本報訊(記者劉歡) 在距北京市中心30公里范圍內,每向中心靠近5公里,就會有一類昆蟲物種消失。昨天,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城市化進程正在嚴重影響生物的多樣性。
利用本市特有的城市環狀擴展格局,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張潤志研究組,對六環路以內的25個公園和綠化帶中的柳樹樹干棲息昆蟲,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系統調查與監測。結果表明:城市擴張對昆蟲多樣性有明顯影響,每向市中心靠近5公里,就減少1個物種和60%的個體數量。究其原因,昆蟲多樣性的下降趨勢,與城市景觀隔離程度、不透水層面積比例等都有著顯著關系。
該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城市化是目前影響全球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專家表示,為保護城市綠地的生物多樣性,未來在增加園林綠化地比例的同時,還要適度控制市區建設用地的比例,優化景觀結構,增強城市綠地之間的連通性。
在可預計的將來,全球范圍內城市化仍將持續高速發展,因此,研究城市化程度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對未來城市規劃與建設以及物種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聲音
城市花木好看不好吃餓死昆蟲
目前,本市在建設公園和綠化帶時,往往比較注重花草樹木的觀賞性,而忽視居住在此的小昆蟲。北京林學會國際合作部項目協調員陳峻崎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街邊的綠地或是小區中,都栽種著許多名貴好看的花草灌木,但它們結出的果實,其實并不符合本地昆蟲的“口味”。可有些小蟲子的活動范圍有限,在沒食兒的“孤島”上,往往來不及進行一次“跋山涉水”的長途遷徙,就已經餓死了。
另外,越靠近市中心,樹木種類越有限,其中還不乏一些從南方引進的樹種。這些外來樹種往往沒有本土樹種適應性強,一旦遇到極端天氣,不但自身難保,還會殃及寄居其中的小昆蟲。
對此,陳峻崎建議,有關部門在建設綠化帶和公園時,應盡可能把保護昆蟲多樣性的因素考慮進去。同時,盡可能加強本土花草、灌木和喬木的種植,給昆蟲們提供一個“豐衣足食”的生存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