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是發展的機遇而非阻力。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燃燒,燒掉的是資源,留下的是污染,產生了GDP;而科學發展,就是要求燒掉的資源越少越好,留下的污染越少越好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
作為一個環保工作者,我對發展有特殊的理解: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燃燒,燒掉的是資源,留下的是污染,產生了GDP。而科學發展,就是要燒掉的資源越少越好,留下的污染越少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叫資源節約,后者是環境友好,加起來就是又好又快。
經過前一段時間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實踐,我們在認識上有了這樣的提高: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政治信仰來追求,作為科學真理來堅持,作為行動指南來踐行。
經濟發展關系到人民生活水平,而環境保護關系到人類生存和發展。如果經濟發展了,物質生活豐富了,人卻變成了不健康的人,那將是對現代化的一種諷刺。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的所謂發展,即使創造出暫時的繁榮,那也只是生活在沒有鳥鳴的春天里,總有一天要遭到懲罰。
環保與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如果認為發改委是搞發展的,環保部門是不發展或者慢發展,那就錯了,我們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環境保護是機遇,是動力,而不是阻力。如果你不是又好又快發展,才會感到環境保護是阻力。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也是我們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是調整經濟結構的最好時機。我講一個化學方面的常識。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因為排列順序和結構不一樣,金剛石變成了世界上無色透明最硬的物質,而石墨成為世界上有色不透明最軟的物質。你要把這種原子結構拉開,談何容易啊!所以,結構調整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現在有機會了,要利用這個倒逼機制,調整結構,一定能見效。
許多成功的改革,都是自下而上的。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建設,是湖北人民對國家和民族作貢獻的重要機會。只要是有利于改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發展方式,只要是有利于建立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生產生活方式,都可以突破現行的機制和體制的約束,大膽地試、勇敢地闖,作為國家環保部門,我們和大家一起努力。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3月27日在給湖北省委中心學習組作報告時說 (記者 顧兆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