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劉幸、陳穗華
今天,一種恐龍時代殘余地球上的我國特有珍稀植物——德保蘇鐵將首次系統性地回歸自然,揭開了中國瀕危珍稀植物首次系統性回歸自然的序幕,這也標志著我國對瀕危珍稀野生植物的保護已經跨入世界領先的行列,植物保護工作已經從單純的就地保護、遷地保護階段發展到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以遷地保護促進就地保護的新階段。目前德保蘇鐵的野生數量不足上千株,此次回歸自然的第一批300株德保蘇鐵,從深圳仙湖植物園移植到廣西黃連山自然保護區。
德保蘇鐵真面目遠看如竹葉
植物系統性回歸自然,不僅我國是第一次進行,而且在發達國家也只處于探索階段。項目負責人,深圳仙湖植物園科技部部長李楠博士告訴記者,蘇鐵類植物是地球現存最古老的一群種子植物,它繁榮于中生代的侏羅紀,大約在1.6億~1.9億年前的這段3000萬年時期,地球上的生物界占優勢的是蘇鐵與恐龍,所以歷史上稱為“蘇鐵恐龍時代”。
那么究竟這種德保蘇鐵長什么樣呢?記者在深圳仙湖植物園看見,德保蘇鐵與普通蘇鐵有很大的不同,其葉子不是對生的,而是三回羽狀復葉,遠看仿佛竹葉,但近看卻是蘇鐵葉,較堅硬。德保蘇鐵搖曳婆娑的身姿,也迥異于一般蘇鐵的堅硬如劍;成熟后的德保蘇鐵,莖下大如足球,有美麗花朵。
人為盜伐德保蘇鐵數量銳減
人怕出名,豬怕壯。李楠透露,德保蘇鐵在發現后的短短10年間,由于人為的盜伐,主要分布地數量已由原來的2000余株驟減到600株左右。在德保蘇鐵現有的8個分布點中,有兩個點的德保蘇鐵可能已經被挖光。李楠告訴記者,由于它的莖干和種子含有大量淀粉,當地村民歷來有蘇鐵釀酒、治病的習慣。在困難時期,德保蘇鐵還成為替代糧食。另外,由于德保蘇鐵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一些不法分子盜伐德保蘇鐵牟取暴利。一株20~30斤的德保蘇鐵對于農民來說,只能買一斤豬肉,但到了終端市場,利潤卻陡增幾十、幾百倍。
發現“了不起的新種”
鐘業聰是“廣西植物通”,是德保蘇鐵的發現者,德保蘇鐵的發現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廣西百色市德保縣敬德鎮扶平村有一座叫郎卡瑪的石山,山腳下有一個叫上平屯的自然莊。這位老學者告訴記者,1997年的一天,在晚間與林業局同行點菜、喝酒之際,當地從事植物種苗培植的一位同志前來拜訪,請他去看看有種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我看到一盆鐵樹就驚跳起來。”鐘業聰老人談起往事,臉上仍帶著發現的驚喜,“于是決定第二天一定要去野外看看并采種。”所謂好事多磨,想不到第二天雨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到了下午雨勢越下越大,但一行人花了100元錢請村民開拖拉機上山。到了山頂,他們分為四路去采集標本,等再次相聚時還是兩手空空。
太陽落山的時候,恰巧走來一位打柴的村婦說,“哦,我知道你說的那個植物。”村婦很快就找到了一株漂亮的植物,像翠竹一樣婀娜多姿,完全可以作為標本。
鐘業聰肯定自己發現了一種新的蘇鐵物種:這種蘇鐵保留著更多的蘇鐵最原始的特征,至今大概已有三億八千萬年的歷史了。經多位植物學家鑒定,認定鐘業聰發現了一個了不起的蘇鐵新種,命名為“德保蘇鐵”。
蘇鐵回鄉的三個難題
“首先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如何確定最小居群數。”李楠告訴記者,在自然界,如果德保蘇鐵的居群數太小,很容易給其他物種打敗。如果居群數太大,又會使得德保蘇鐵在自然界的勢力太強大。最后他們確定首批將回歸300棵德保蘇鐵。
第二個難題是如何保證德保蘇鐵的純種性和避免它們近親繁殖呢?李楠表示,如果回歸的蘇鐵是雜交品種,那就沒有意義了;同時為了保證植被有足夠的繁殖力和抵抗自然能力,德保蘇鐵不能親近繁殖。在辨別這批德保蘇鐵是不是兄弟姐妹、三代以內的親戚時,遇到了困難。在操作上,國內外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困難時刻,位于廣州的廣東省水稻研究所伸出了援助之手,成功解決德保蘇鐵近親繁殖的問題。
“最后一個難題就是德保蘇鐵回歸自然的"男女比例"問題。”李楠告訴記者,德保蘇鐵是雌雄異株,任何一個物種,“男女比例懸殊”都會造成物種繁衍的悲劇。調查發現,任何一個健康的物種,或是數量穩定增加的物種,大多是男多女少的。科研人員決定,在首批回歸的300株德保蘇鐵中,也是一個雄多雌少的比例。 (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