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無錫市自來水總公司南泉水源廠的工作人員在取水口附近水域打撈藍藻。今年4月以來,太湖流域高溫少雨,太湖水位偏低,部分水域大規模暴發藍藻,無錫市太湖飲用水水源地受到嚴重影響。為了應對太湖藍藻暴發造成的無錫市供水危機,太湖流域管理局加大了引江濟太的流量,穩定補給太湖水量,無錫市自來水總公司通過加大活性炭和高錳酸鉀的投放等方式來凈化水質。新華社記者韓瑜慶 攝
太湖排污達標標準有望提高
“提高太湖排污達標的標準將很快提上議事日程,同時將加快‘引江濟太’工程,加大對生活污水處理力度。”江蘇省無錫市市長毛小平今天(6月3日)對記者說。
“實現達標排放后水質為何還在惡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目前達標排放的標準定得很低,從工廠排污口和污水處理廠出來的,仍然是劣于五類的污水。”中國工程院院士徐乾清說。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目前,那些所謂已經“達標”可以合法向河道、湖泊排放的廢水,如果按1∶9以上的比例用潔凈水來稀釋后,納污水體才能夠勉強達到地面三類水的標準。但現在太湖流域的水體,哪里有這樣的好水來釋污?結果是污水加污水,只能是臟上加臟。
“沉積在湖體淤泥里的有機物和有害金屬元素不加以清除,很難徹底改善水質。”無錫市環保局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坦言。
“事件的發生使存在的問題集中暴露,將大力推動我們治理太湖的決心。”毛小平向記者表示。
太湖藍藻事件警示 排污達標標準過低 執法不嚴處罰無力 飲用水危機難擺脫
反思 下一次“藍藻”會在哪里現身
“藍藻技術處理取得決定性進展,無錫市民將重新用上清潔水。”6月3日早晨,江蘇省無錫市的張女士一看到電視里播放的新聞,便馬上奔到自家的水龍頭前。
擰開接上一碗,又是看又是聞,還用手指蘸了一點兒,放到嘴里嘗了嘗。“好像沒有臭味了。可我還是放心不下,給家人做早點時,用的還是桶裝純凈水。”張女士對記者說。不過,自從太湖藍藻引發飲用水危機后,第一次從水龍頭里接到無色無味的清水,張女士還是興奮不已。
記者來到解放西路的幾家飯店,服務員告訴記者,近幾天用餐的客人明顯減少,飯店一天要用掉桶裝純凈水三十多桶。而沿街的很多賓館,“客房暫停”的告示也還沒有摘。
“誰也沒有預料到,年年會爆發的太湖藍藻今年來得這么厲害、這么突然,并迅速演化成一場威脅幾百萬市民生活用水的嚴重危機。守著太湖卻沒有水喝,無錫發展得夠好了,政府要那么多GDP干什么,是關心民生的時候了。”一位公務員抱怨道。
就在昨天下午,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份報告稱:6月2日上午8時至10時,對無錫市中橋、貢湖、充山、錫東自來水廠的出廠水水質進行了取樣檢測,結果顯示出廠水水質均達到飲用水標準。威脅兩百多萬市民飲用水安全的危機初步得到了緩解。
但據專家介紹,隨著未來幾個月氣溫升高,太湖藍藻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水源地水質污染在短期內還難以得到根本遏制。“不知道下一次爆發會在什么時候!”一些市民向記者道出憂慮。
事件回顧 無錫陷入飲用水危機
自5月28日起,因氣候因素等影響,太湖流域高溫少雨,水位偏低,使無錫太湖的梅梁湖等湖灣,比往年提前兩個多月出現了大規模藍藻現象。
5月28日,無錫市委市政府迅速啟動了太湖藍藻治理的緊急預案,水利部太湖局緊急啟用常熟水利樞紐泵站從長江實施應急調水。
5月29日,無錫市區居民自來水臭味嚴重,引發了無錫市有史以來因太湖藍藻爆發導致的最大規模的供水危機。
5月30日,根據水利部的要求,太湖局與江蘇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無錫市人民政府緊急會商,最大限度地加大望虞河引江入湖水量,在當天下午還拆除了管杜山圍堰,并協調常州武進港水利樞紐關閘擋污,加大了江陰沿江水閘泵站引長江水力度,共計調引長江清水超過3.67億立方米,入湖超過1.9億立方米。
與此同時,市面上的桶裝純凈水價格瘋長,有的賣到35元一桶,很多地方出現了水荒。
5月31日至6月1日凌晨,無錫市氣象局發射了共計15枚火箭人工增雨作業彈,27小時內湖區雨量平均超過23毫米,大大緩解了水源地水質進一步惡化的壓力。
在政府的干預下,很多水果店、棋牌室、理發店門口開始賣水了,但瓶裝礦泉水價格漲了近一倍。
6月1日晚8時,無錫市太湖藍藻應急指揮部傳出消息,藍藻技術處理經實驗后取得了決定性進展,無錫市民有望在未來幾天重新用上清潔水。目前,恢復正常供水的初步目標已經實現,無錫房管部門也通知全市小區物業打開水箱放空存水。
不治根本 污水加污水臟上加臟
按照事件發生之后無錫市政府對公眾的解釋:這是一次“水生態災害”。
危機發生后,無錫市在幾天內幾乎是全城動員,面對危機。那么,這次飲用水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據了解,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經濟飛速發展給太湖帶來了沉重的環境污染壓力,太湖流域范圍的各類河湖水體,隔三岔五地變黑、變紅、變黃,太湖水體和沿湖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
太湖的水環境問題,一直是無錫市民心中的隱痛,日復一日,揮之不去。
據了解,就在爆發這次嚴重危機之前,無錫市政府治理太湖水環境的工作,從來沒有停歇,各種有關治理藍藻的研討會、論證會、達標排放行動,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近幾年共搬遷、關閉了沿湖企業48家,退漁還湖3282畝。”無錫市環保局法規處長高葉青對記者說,“但是,引起太湖水體富營養化的關鍵是氮、磷的含量,這些污染源大部分由生活污水帶來,在水體和湖底淤泥的含量都很高,不容易清除。”
當記者問到為何不能及時清淤時,高葉青說:“面積太大,理論上講應該,但這樣的工程要花多少錢啊!太湖這么大,可不是西湖啊!”
“實際上,對水體進行清淤,是解決問題的直接途徑。”一位環保局的負責人對記者坦言,“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農村為了養魚每年冬天要抽干河道里的水,農民們都下河床挑淤泥。但是現在,農民都進城打工去了,養魚的都進了開挖出的魚塘,自然形成的河流湖泊多少年都沒有徹底清理了,沉積在湖體淤泥里的有機物和有害金屬元素不加以清除,很難徹底改善水質。”
同時,在湖區受到嚴重污染的淤泥不能“痛下決心”治理的情況下,沿湖的工業和城市生活廢水卻仍然在日復一日地向太湖排放,考驗著湖體的承受能力。
太湖流域管理局原總工程師黃宣偉說:“那些所謂已經‘達標’了可以合法向河道、湖泊排放的廢水,如果按1∶9以上比例用潔凈水稀釋后,納污水體才能夠勉強達到地面三類水的標準,也就是達到了合格的地表水標準。但現在太湖流域的水體,哪里有這樣的好水來釋污?污水加污水,只能是臟上加臟。”
“按現在的城鄉排污量和達標排放的標準治理太湖,太湖流域的水永遠達不到清潔地面水的要求。實現達標排放后水質為何還在惡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目前達標排放的標準定得很低,從工廠排污口和污水處理廠出來的,仍然是劣于五類的污水。”中國工程院院士徐乾清說。
據了解,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在了解了無錫藍藻事件后強調,要以鐵腕治理“三廢”,太湖和周邊地區除小化工企業要堅決實施關停并轉外,還要實行更嚴格的區域環保制度,提高太湖周邊地區的環保標準,并通過立法來強制執行,要加快建設更多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堅決把農業污染特別是畜禽養殖污染減少到國家規定的范圍內。
“提高太湖排污達標的標準將很快提上議事日程,同時將加快‘引江濟太’工程,加大對生活污水處理力度,這次事件的發生,將大力推動我們治理太湖的決心。”無錫市市長毛小平向記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