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在這次浪潮中,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的配合能否相得益彰,地方國資重組中能否形成北京、重慶和廣東經驗以供借鑒,都有待時間來檢驗。分析人士指出,整體上市應營造多贏局面,而不是淪為大股東的圈錢工具,在新一輪地方國資整體上市潮來臨之際,嚴格把好資產質量關是關鍵。
北京國資
打造大型企業集團
得益于地緣條件等因素,北京市在政策支持、總部經濟、金融背景等方面具有更大優勢,發展“大企業大集團”的模式已成為北京市國資整合的主要思路。
事實上,在“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就已提出打造大型企業集團的目標。根據北京市國資委的“十一五”規劃,重點扶持培育3家主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按照安排,北京市國資委計劃推動國資向基礎設施投資與運營、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產業四大板塊集中,并逐步退出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產業。在政策帶動下,僅2010年,北京市就成功實施9個重組項目,退出劣勢企業196家。
在“十一五”的基礎上,北京市委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更進一步提出,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大企業并購重組力度,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和優勢產業集群。
在打造“大企業大集團”的思路下,為了順利完成國資整合,北京市打造了一系列運作平臺。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已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平臺。國資公司不僅是地方金融企業的主要控股股東,在現代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領域等符合北京產業政策的重點行業也培育和投資了一大批項目。除此之外,北京市在中關村(000931)、亦莊等高科技產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等地都成立了投資管理運作平臺。
目前,北京市國資委旗下的監管雙管企事業單位超過100家,監管企業上市公司已達到44家。
在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北京市明確提出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兼并重組,支持市屬企業整體上市或主業資產上市,繼續推動劣勢企業退出,提高國有經濟產業集中度。
業內人士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北京市以國資為主的企業兼并重組、整合上市仍將繼續進行,商貿服務業、現代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符合北京產業政策的整合項目會不斷涌現。
案例分析
西單商場“聯姻”新燕莎
北京市整合國資商貿企業的構想早已有之。北京市國資委旗下監管近10家商貿企業,既包括王府井(600859)、西單友誼集團這樣的百貨企業,也涵蓋北京一商集團公司、北京二商集團公司等以物流、旅游或食品加工為主的企業。而西單商場(600723)并購新燕莎這一場“蛇吞象”的大戲,正是北京推動國資整合下的產物。
事實上,在西單商場牽手新燕莎前,業內就盛傳不少北京市商貿企業整合的版本,其中,自2004年起關于王府井并購西單商場的傳聞就一直未間斷。直到2010年年初,王府井集團有關人士證實雙方對整合的探索已經停止,才使這場兩大國資商業企業合并的消息塵埃落定。
2010年11月6日,西單商場公布了“蛇吞象”式的收購方案,公司擬以9.92元/股的價格向首旅集團定向增發2.49億股股份,購買新燕莎控股100%股權,交易價格共計24.67億元。而西單商場2010年前三季度的總資產僅為19.76億元,尚不及新燕莎控股賣價。新燕莎控股2010年1-9月實現銷售收入47.60億元,凈利潤1.42億元。相比之下,西單商場同期的營業收入為20.87億元,凈利潤僅為2680.89萬元。
從收購標的來看,新燕莎控股旗下擁有眾多零售資產,包括燕莎友誼商城、貴友大廈及新燕莎商業公司三家子公司,合計零售門店9家,營業面積接近31萬平方米,包括百貨店、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等多種零售業態。在新燕莎一系列資產注入西單商場后,新西單將成為首旅旗下百貨業務唯一的平臺,也將是北京國資委未來重點百貨公司。
顯然,如果此次資產重組能夠順利實施,西單商場的經營規模將得到大幅提升。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在西單商場試水國資商業航母的過程中,還將面臨企業內部人員整合和市場環境的雙重挑戰。到目前為止,西單商場還沒有公布對現任高層的調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