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石化將獲得不下100億財政補貼的消息一出,輿論普遍關注,一些媒體指責中石化不該在獲得巨額壟斷利潤的同時,還要吃“皇糧”。對此,中石化一直沒有回應。
2月28日,中石化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獨家透露,雖然2007年中石化年報尚未審計出來,但煉油板塊巨虧超過往年是不爭的事實,而實際上,
政府財政補貼中石化,除了彌補煉油虧損,還為了彌補中石化煉化行業連年來近2000億元的成本投入。
雖然該人士未向記者明確財政補貼相關額度以及是否到位,但他透露,按照往年慣例,財政補貼會在當年年底得到確認,而進一步的情況,要等待公司的公告。
2000億煉油建設投入
對于政府財政補貼中石化,引起爭議最大的則是中石化一邊連年拿著政府補貼,一邊連年報出了高盈利,而這筆高利潤又到哪里去了?
“中石化是國有企業又是上市公司,在對國家、社會承擔責任的同時,還要對股東負責。”中石化一負責人告訴記者。
“中石化實現的稅前利潤,除依法作為稅款上繳國家以外,一部分按公司章程和董事會決定分紅給投資者外,其余全部用于企業發展的投入。僅僅是近五六年,中石化用于企業發展建設的資金總額已經超過3000億元,其中煉油板塊建設成本約為2000多億元。政府給予中石化財政補貼,也考慮了這個方面的原因。”
財政補貼或達百億元
據知情人士稱,中石化已經得到了政府給予煉油板塊財政補貼的批文。但具體補貼數目將是多少,目前尚不得而知。
中石化至今尚未發布2007年公司年報,但據中石化2007年未經審計的生產經營數據顯示,2007年中石化全年共加工原油近1.56億噸,同比增6.33%。其中汽油、柴油、煤油和化工輕油的產量分別為2469萬噸、6008萬噸、832萬噸和234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7.35%、3.84%、31.02%和3.21%。當年中石化國內成品油總經銷量達到1.19億噸,同比增6.9%;其中零售量為7662萬噸,同比增長6.18%。
“去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一度沖破100美元/桶,因為中石化有一些長期合作的原油出口商,去年中石化進口原油平均價在80美元/桶,按照目前最新的成品油市場零售價來估算,中石化旗下煉油企業每生產1噸成品油大約虧損1000元人民幣。”中石化煉化系統一人士向記者證明。
另據了解,中石化進口原油占全國80%,加工量占全國70%,國際油價上漲造成的虧損大部分由中石化承擔,國家對成品油價格調控的影響也主要反映在中石化。正是基于這些考慮,國家才決定給予中石化補貼。
此前的2005年和2006年,中石化分別獲得了國家財政補貼100億元和50億元。據悉,因為2007年中石化虧損額度較高,財政補貼欲拿出至少100億元來彌補中石化。
觀察
誰該為煉油虧損埋單?
“中石化畢竟是一家企業,政府拿出財政補貼,彌補它的是因政策原因造成的虧損,并非不合理。”中國能源網信息首席官韓曉平認為,由于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走高,而成品油價格尚未放開,中石化作為一家企業,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在成品油價格和原油價格倒掛的市場形勢下,仍保障了國內成品油供應,政府補貼中石化是應該的。政府給予補貼,也無可厚非。
但是,韓曉平也承認,這種補貼是一個無底洞,因為不參與套期保值,中石化只能在市場上買高價的現貨原油,政府也將不斷為中石化埋單。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則直言,煉油補貼這種做法本身實際上是“劫貧濟富”,是所有中國人在為不合理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埋單,而這一機制的最大受益者卻是中國的“有車族”——這一部分人是成品油主要的消費群體,實際上是中國的富裕群體。
“中國政府不能再陷在這個財政補貼的無底洞里,而應該讓成品油價格真實地顯示其價值,讓真正有能力消費的人群來承擔高油價,而不應該讓中國財政來承擔高油價。而受到高油價影響的弱勢群體,比如農民、公共交通等,政府則可以用財政收入來對此進行補貼。”陳鳳英說。 (來源: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