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和民企,都是市場中的平等主體。“民營企業油源,是關系到‘(非公)36條’能否落實的問題,這是個原則問題。”
“(非公)36條我一直在學習,就我們民營油企的油源來說,我看很難實施了。”張順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時,語氣頗為失落。
這位遼寧省盤錦市興隆石化實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正在運作將自己無法維持下去的企業出售給國外石油企業,至于出售對象、具體進程等,他表示還在保密中。
打算“捆綁”賣給外資的一些民營油企們,正在體驗著張順杰般的心境。
民企九年油源困境
“民營油企單個規模小,如果‘捆綁’起來出售,能賣個好價錢。”一位參與“捆綁”出售的民營油企負責人說。
而“捆綁”出售的主要原因,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下稱“中商石油委”)在今年5月給國家發改委的報告中表明,由于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控制油源,致使許多民營企業因無油源而破產,或面臨倒閉。
張順杰告訴記者,1992年石油市場改革開放,政府號召利用民間資本進入市場時,他先后投資2億元,公司也發展成為遼寧西部小有名氣的民營油企。但由于1998年后國家石油體制改革,成品油全部由兩大集團經營,他的企業陷入油源緊張的困境,只能從地方小煉油廠甚至是油販子手中買油維持。
“我從1998年開始熬了八年,原指望2006年12月11日國家放開成品油零售市場,我能重新有個活路,現在都過去160多天了……”張順杰說。
能否拯救民企
得知民企“捆綁”出售動向后,中商石油委于5月14日緊急行動,將一份名為《關于全國民營石油流通企業因無成品油而生存困難、面臨倒閉的緊急情況反映》的報告上書給溫家寶總理。
報告中建議政府按對民航、農墾、林業、鐵路系統的做法,供給部分固定直供價格油,盡快解決民營石油企業的困難危機。
“這樣,既解決了民營企業130多萬職工中部分職工的就業生存問題,同時近7720億元的部分資產也不會閑置和浪費。”報告中寫道。
很快,曾培炎副總理作了批示。中商石油委會長趙友山告訴記者,這已是曾培炎第三次在反映民營油企油源問題的報告上作批示。
隨后,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代表民營油企的中商石油委于6月5日召開石油流通企業油源短缺問題座談會。
“這次會議可以說是不歡而散,壟斷企業根本就不想給民營企業油,最后也沒有實質進展。”參加當日會議的中商石油委秘書長李曉玲告訴記者。
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任玉嶺當時也應邀參會。他認為,國企和民企,都是市場中的平等主體。
“民營企業油源這件事,是關系到‘(非公)36條’能否落實的問題,這是個原則問題。對外資來我國經營石油,政策上放得很寬,而對我國民營油企卻卡得很嚴,這也是個原則問題。”任玉嶺說。
長效政策
3個月前的全國“兩會”上,以任玉嶺為首的29位政協委員聯名遞交了《關于解決石油流通領域民營企業生存危機的提案》建議在石油流通領域,認真貫徹“非公36條”,打破兩大公司壟斷格局,對民營企業實行同等待遇。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一位官員表示,民營油企確實存在生存問題,經營比較困難,需要政策上扶持。在“非公36條”已出臺的大背景下,應當研究一些長效政策,讓民營企業在油源上占有一席之地,考慮切出一塊給他們經營。
趙友山昨日對記者表示,雖然現在看來困難重重,但是他相信“非公36條”能夠得到落實。
“我們還在努力爭取。”他說。(王羚 侯利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