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政策探索:回歸公平
旨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由教育部在今年3月出臺。
記者仔細分析發現,這八條措施也許依然做不到“最嚴厲”,因為它中間依然有縫隙存在的痕跡。比如:要將優質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額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除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可招收體育和藝術特長生的學校以外,義務教育學校一律不得以特長生的名義招收學生。
這幾條措施雖然看似嚴格,卻依然保留了“推優”“特長生”的空間。而這些政策早已被家長視作“擇?!钡撵`丹妙藥,比例再小,依然有人想盡辦法往里鉆。也會依然存在覺得“不公平”的家長和孩子。
有疲于奔命的網友甚至留言說,干脆小學也像高考“一考定終身”,省得家長操心;更有極端者支持這一想法,認為義務教育還存在不公平的情況下,所謂素質教育也會淪為變相應試,素質教育就是為滋生腐敗開口子,不如不考。
“小升初”這一早已變味的“義務教育”何時才能回歸公平公正?有專家談到,“上海經驗”可以作為參考。
同樣作為大城市的北京和廣州的“小升初”,沒做到公平公正,上海卻做到了,還是因為上海對于“教育平等”貫徹得徹底,不許擇校,不許辦初中部,名額公開透明,全都做得比較完善。
也許“小升初亂象”的癥結仍舊在于:沒有回歸義務教育的公平本質。
記者/仇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