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剖析
對富人的刻板成見讓榜單飽受爭議,排行榜無一能全面反映大學質量
“如果是基于真實和準確的信息,經過科學的評估,那榜單本身是無辜的,沒有原罪。”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眼里,杰出人才排行榜所引發的爭議,折射的是一種社會心態。
富人為什么不能成為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的表征?富豪校友多為什么必然跟功利主義傾向有所牽扯?
社會對富人的刻板成見,將造富榜推進了輿論的漩渦中心。“在中國,人們對富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印象:以不光彩的方式攫取第一桶金、不遵紀守法、不樂善好施。部分富人的道德水平和社會責任心,確實和人們對他們的期待存在很大差距。”對此,喻國明的解釋是,中國不同階層之間缺乏交流,缺少形成共識的機制,以至于形成了對于某一類人的敵視和刻板成見。
“因此,當大學排行榜以富人來炫耀時,就會引發公眾的不滿。”喻國明認為,如果美國存在這樣一份“富人”校友榜單,估計不會出現像中國這樣的反彈和爭議。因為在這些國家,富人的形象是健康的。
把校友在社會上的發展情況作為評價一個大學的指標,在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史靜寰看來無可厚非,但是,是不是一定要用財富來衡量?他不太認同,“大學要培養在社會各個方面有創造力、有影響力的人才,我覺得沒有任何一所大學把自己的人才目標定位于培養百萬富翁。”
高考臨近,各路大學排行榜又將粉墨登場,掀起滿城風雨。
“國內外所有的大學排行榜,我認為沒有一個足以呈現大學質量的本質和內涵。”史靜寰認為,排行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市場群體對大學的期待,只能反映大學質量的一個側面,“比如武書連的排行榜主要針對學生選擇學校,上海交大的排行榜主要側重大學的學術產出和學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