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挑戰二:從下崗工人就業到大學生就業
“就業難”“蟻族”“高不成、低不就”似乎成了社會對畢業大學生找工作的關鍵詞。實際上,大學生“就業難”在10年前甚至5年前都是不可理解的,但連續三年大學生就業問題都成了就業問題的焦點。
“解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問題我們有了一整套的經驗,而且解決得比較好。”趙湘平說,“下崗工人擺個小攤,政府給足優惠政策,效果很好。但這套措施對大學生作用不大。”
他認為,雖然很多人指責大學生不愿放下身段,但投入產出比的確很難讓大學生做出一些選擇。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關鍵在于人才流動機制:比如,縣級地區很多單位缺人,但在這些單位即使干好也沒有順暢的途徑發展至更高級的單位,沒有穩定的預期,自然不會有很多人選擇這條道路。
王樹國建議:“其實很多研究院、醫院等單位完全可以在老、少、邊、窮地區設立垂直的分支機構,讓人才能夠真正流動起來。”
“指責大學學科建設和市場無法對接是片面的,國外大企業在本國對新招人員培訓力度很大,因為要培養管理層和技術創新人才,但在其他國家只是想招募類似‘熟練工’式的人才,因此要求來了就能工作。”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大學校長楊衛說。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教授也認為,大學生就業難的癥結不在擴招,要革除就業難的癥結,必須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普及社會保障、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下功夫。
“現在制造業占的比重還是很大,第三產業即服務行業占的比重很小。這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空間。”鄭功成說,“如果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普及社會保障等方面下功夫,那么這個問題是可以緩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