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當年任何出版社都能出小學課本,
用什么教材學校也能自己選
鄧康延:我在騰沖的時候想買點民國的文藝書,沒想到其中夾了幾本老課本,當時是商務印書館的“新國文”。有個在國家機關工作的朋友和我一起,我們倆看了這些書以后,全都被吸引進去了。(老課本)文字簡潔明了、清新質樸,沒有無病呻吟;包括一些插圖也顯得非常生動,拙樸自然。
為什么這些教材質量高?我想是因為當時的教材出版非常分散,任何一個出版社都可以出小學課本,但是你最后要經過市場的檢驗,因為用什么教材學校也可以自己選擇。當時私塾開始變成現代小學,從城市到鄉村小學建設的速度很快,對課本的需求是大量的。
編者們一開始可能抱著教育救國的想法,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教科書本身的商業價值也體現出來:你做好了,會有更多的學校來訂,影響大,利潤也大,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競爭,各個出版社都是選一流的人,圖文并茂地去編輯出最適合孩子閱讀的教材,經過激烈的競爭之后,只有幾家成為最后的翹楚,比如商務、開明、中華、兒童……商務的課本有一冊一印就是1400多版次。
備受爭議的語文
“魯迅大撤退”——
2010年9月,編劇劉毅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包括《藥》、《阿Q正傳》等,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被劉毅稱為“魯迅大撤退”。
盡管事后相關專家澄清這是人們對語文教材了解不夠全面所導致的誤解,但是一場關于“什么樣的文章適合進教材”的爭論還是在坊間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名篇“整容”——
2010年10月,《收獲》雜志副編審葉開在博客上連續發文《上海小學語文惡意篡改安徒生童話》、《被小學語文教材篡改的巴金名作》,表示:“小學語文教材里大量出現的剽竊和篡改的劣質課文,比三聚氰胺奶粉還要危害深遠。”
而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則回應稱,文章選進教材就必然會修改。“作家不是為了教材而寫文章。文章可能會帶上時代烙印和個人色彩。比如使用了不夠規范的白話文等。”同時,文章入選課文還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時候限于篇幅、生詞等方面,也會進行改動。
教材應讓“暴力”走開——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侯會建議中學語文教材刪除有渲染暴力血腥之嫌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侯會在其博客上寫道:“《魯提轄》一文的核心,無非是描寫一個殺人場面,盡管血淋淋的內容被生動的比喻、花團錦簇的文字所掩飾,但絲毫不能改變一個生命當場隕滅的殘酷現實。我不反對在大學課堂上給更為成熟的年輕人講析這樣的經典片段,然而這樣的故事是否適合放在中學課本中,則是個問題。”
主筆:張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