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培養理念跟現在有很大反差,因為那時沒統一高考
馬相武:我相信它作為學生、家長和老師的參考資料還是有價值的,正好可以彌補我們現在教材的一些不足;但是我不認為二者之間是一個取代的關系,老課本和現行教材有一種互補性。如果把它作為課外讀物,和現行的統一教材做一個相互的參照,還是很有用的。
現在有很多關于現行教材的抱怨,不過,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單一的教材的問題。我們現在的教育,高考是一個總目標,一個總的指揮棒;幾乎所有階段教育理念、考試方法、錄取標準、教材教輔的編寫、包括你怎么上課……都要考慮到讓學生怎么樣去適應這個考試。
這些老課本誕生的時代和現在不同,所以它的培養理念跟我們現在有很大反差。在這兩種反差之間,可以讓我們看到教育根本的東西是什么,教育的根本是培養人,那么你是在應試的指揮棒下培養人,還是離開這個考試的指揮棒來培養人?
民國時代的教育有它的可取之處,它也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比如我們很多的科學家其實都是在民國接受了中小學教育,然后再到海外接受大學和研究生教育,最后海歸回來建設新中國,“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有很多就是這樣產生的。
另外,我們現在的教材有些文章編造的痕跡太重,把成人的東西硬是灌輸進去,超越了兒童年齡階段的特點。
鄧康延(作家、著名紀錄片制作人,在云南騰沖拍攝遠征軍紀錄片時與老課本結緣,并以此為母本撰寫專欄,引起較大反響):老課本里充滿了那個時代成人和孩子們的志趣、理想和對中文的審美。但是,現在的孩子去讀的話,完全照搬也是不合適的。完全照搬老課本教我們現在的孩子,削足適履,肯定也不合適,但是里面反映出來的很多優點,比如語言的簡潔、人性化的故事、行文的美妙干練、戛然而止而余韻悠長……都是值得當代編纂教科書的人去學習的。
在悄然走紅的民國老課本中,目前最為著名的是葉圣陶主文、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
葉圣陶之子葉至善在該書的序言中引用了父親的話:“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須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序。但是這還不夠。小學生是兒童,他們的語文課本必是兒童文學,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于閱讀,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當時我編這一部國語課本,就是這樣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