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東西方理念的碰撞
本報駐美國記者 陳一鳴
亞洲國家近年來實現經濟、社會的突飛猛進,致使西方社會對東方傳統理念的興趣增大。美國亞裔在主流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也絕非偶然現象。如果單純將“虎媽”現象看作一次教育理念的探討,未免流于表面了……
《華爾街日報》對她的故事連續報道,《時代周刊》將她選為封面人物,短短10天內,她的著作節選就獲得了超過100萬的網上點擊率……蔡美兒,48歲的耶魯法學院教授、美籍華裔移民,以其新著《虎媽戰歌》一舉成名。最先關注“虎媽”的《華爾街日報》,更以一句“為何中國媽媽比美國媽媽強”的詰問,拉開了美國社會對中西方教育思維差異的探討。隨著論辯的展開,人們熱議的范圍已經超出了教育領域,美國的下一代是否會被其他國家超過,也成為了討論的話題之一。
截至1月中旬,《虎媽戰歌》在亞馬遜網上書店暢銷書的排名中已躍升到第五位,有149名買主在網上發表評論。1月19日晚,蔡美兒到舊金山簽名售書,吸引了包括華裔在內的各族裔數百人前來捧場,售書場面十分火爆。《舊金山紀事報》形容說,“虎媽”的故事在網上瘋傳的速度超過了明星的八卦視頻。
不過,來到售書現場并不意味著支持蔡美兒的觀點。相反,不同甚至批評的聲音占了大多數。來自加州苗必答市的米切爾·湯姆表示:“兩個星期前我還不知道蔡美兒是誰,現在她已經盡人皆知——人人都知道她是一個偏激的人。我基本不認同她的觀點,但我熟悉她在書中描述的那種教育方式,因為我是被一個‘虎爸’養大的人。”湯姆的批評還算是溫和的,蔡美兒這些天已收到上百封電子郵件,其中絕大多數對她的育兒方式提出質疑。
面對一浪高過一浪的指責,蔡美兒給《華爾街日報》寫文章進行解釋。她說,自己的書只是一部回憶錄,講述的是個人怎樣教育孩子,不是一本育兒指南,自己也從沒想過要帶領大家跟她一起走。蔡美兒的大女兒蔡思慧則在《紐約郵報》發表了一封致母親的公開信,力挺母親的教育方式。蔡思慧在信中說,實際上外人無法體會母親的幽默。母親“嚴格作風讓我們更獨立”,讓我們“把潛能發揮到極致”,“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自己的生命活出了110%”。
經歷了最初的震撼和不解,美國社會也開始探討本國教育理念是否過于寬松。“我們的下一代難道真要失敗嗎”、“我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等,成為美國人經常發出的疑問。有人甚至把美國的教育方式培養不出功底扎實的學生形容為一場危機,并把其嚴重性提高到當年蘇聯搶在美國之前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的高度。
不過,美國社會中的許多少數族群、特別是亞裔人士認為,其實蔡美兒的育兒方式無法完全代表東方的育兒理念,她為女兒制定的苛刻家規就連現代東方社會的父母看了都會咋舌。比如,完全禁止孩子看電影、不許孩子參加校園演出、除體育和戲劇外的所有科目必須考到第一名……在東方社會,已經很少有父母如此不近情理,而蔡美兒對女兒的要求之所以如此極端,與她一家的移民身份有很大關系。
美籍華人朱莉·王女士表示,她同意蔡美兒的育兒手段,只不過蔡美兒在書中應該強調一下移民和當地居民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不同背景。朱莉說,華裔家長對孩子施加更大壓力,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孩子今后的就業機會不多,公立大學里也沒有多少位子,一個學生只有取得良好的成績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一位越南裔移民也贊同蔡美兒的育兒理念,他說:“如果你是第一代移民,你就不會對父母在子女教育上那么執著感到奇怪。如果人們移民到了美國,但不能獲得與當地人同等的生活水準和社會地位,那還有什么必要來到美國呢?”
其實,美國社會中也有對孩子要求嚴格的父母,就像讓米切爾·湯姆深惡痛絕的“虎爸”,中國社會的主流教育理念也是強調“快樂教學”。不過,東方人在傳統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更為迫切一些,西方的家長更注重孩子的自由發展,這也是事實。
綜合來看,“虎媽”在美國社會掀起軒然大波,固然與東西方教育理念存在差異有關,但與亞洲國家近年來在經濟、社會上突飛猛進,并引起西方社會對東方傳統理念的興趣增大,以及美國亞裔在主流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單純將“虎媽”現象看作一次教育理念的探討,未免流于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