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新疆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010年09月26日11:42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新疆 中長期 教育 改革 發展 規劃綱要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第二部分 發展任務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

  (十一)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握黨對學校教育工作的主導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國民教育的全過程,鞏固社會主義辦學陣地,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落實。加強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輔導員、班主任選拔、培養、培訓機制,造就一支高素質、高層次、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骨干隊伍。加強學校黨組織對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領導,發揮團學組織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十二)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廣大學生,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把“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和馬克思主義“五觀”教育作為德育的重要內容,深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寓教于樂,豐富德育內容,創新德育形式和手段,完善德育評估,構建各學段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強無神論教育,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法律意識、中華民族意識和公民意識,培育青少年學生崇尚科學、反對迷信、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

  (十三)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堅持大中小幼相銜接,家庭、學校、社會相配合,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深入開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為師生創造安定有序、團結和諧的環境。加強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強化校園網絡管理和周邊治安綜合治理

第四章 雙語教育

  (十四)大力普及雙語教育。2012年基本普及學前兩年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主、本民族語言文字為輔的雙語教育,加快對少數民族中小學實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加授本民族語言文字的雙語教育步伐;到2015年基本普及雙語教育;到2020年使少數民族學生基本熟練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積極支持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興辦雙語幼兒園或學前班。繼續實施中小學民漢合校工程,不斷擴大民漢混合編班和雙語班。高等學校除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等特殊專業的部分課程外,其他課程逐步實現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

  (十五)切實提高各學段的雙語教育水平。積極做好各學段雙語教育的有序銜接。對接受過學前兩年雙語教育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起,實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加授本民族語言文字的雙語教育。對部分課程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部分課程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授課的雙語班,逐步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課程門類。對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教學、加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生,逐步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課時和課程門類,使之盡快適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加授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教學模式。加強雙語教育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改革教學內容,積極探索建立雙語教育標準體系、課程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和督導評估機制,鼓勵學校積極開展雙語教育的改革試驗,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推行民漢學生混合編班,鼓勵少數民族學生插班學習,鼓勵母語為漢語的學生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加快預科教育改革,逐步實現少數民族大、中專學生跨越預科教育階段直接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接受本、專科教育。

  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語文接受教育的權利,在推進雙語教學中重視本民族語文教學工作,保證教學課時和教學質量。

  (十六)進一步擴大內地新疆高中班,區內高中班、初中班和內地高校支援新疆協作計劃招生規模。2014年,實現內地新疆高中班和區內初中班年招生規模各10000人。啟動實施內地中職班。擴大區內中職學校對口招收南疆四地州初、高中畢業生規模。內高班、內地中職班、區內初中班和高中班招生繼續向農牧區傾斜。推進內高班學生插班、混合編班學習。優化內地高校支援新疆協作計劃生源結構和專業結構。堅持不懈地做好內地高校支援新疆協作計劃、內高班、內地中職班、區內初中班和高中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堅持政府推動、政策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認真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第五章 學前教育

  (十七)加快普及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實行政府主導、公辦為主、社會參與的辦學體制,教育行政部門宏觀指導和統籌管理學前教育,其他相關部門履行各自的職責,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發展學前教育。以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育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將學前教育逐步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制定學前教育辦園標準。建立健全幼兒園準入、督導評估制度和教育質量評價標準,規范辦園行為。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依法落實幼兒教師的待遇和地位。學前教育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實行科學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大力宣傳0-3歲嬰幼兒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

  (十八)重點發展農牧區學前教育。以國家農牧區學前雙語幼兒園建設工程項目為基礎,充分利用農牧區學校布局調整后的校舍和教師資源發展學前教育。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骨干,以村級幼兒園(班)為基礎,發揮鄉鎮中心幼兒園對村幼兒園(班)的示范指導作用。

 第六章 義務教育

  (十九)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水平。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到2020年,實現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基本實現區域內的均衡發展,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

  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按照城鄉區域發展的需要和方便學生就近入學的原則,合理規劃學校布局。集中辦好一批農牧區寄宿制學校,同時要辦好必要的教學點堅持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以及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相關權益。建立農牧區留守兒童關愛機制和教育服務體系。

  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標準,深化課程改革。推行小班教學。配齊音樂、體育、美術和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教師,開足開好規定課程。加強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校外活動場所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建設和管理。

  增強學生體質。大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鍛煉時間。科學安排學習、生活、鍛煉,保證學生睡眠時間,保護學生視力。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加強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生活與衛生設施管理,積極推進學生飲用奶計劃,合理膳食,引導家長改進學生飲食習慣,提高農牧區學生營養水平。

  (二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政府的責任,是考核各級政府的重要指標。建立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責任制和保障機制,以試點推動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

  縮小校際差距。建立優質資源學校幫扶薄弱學校機制,進一步改善農牧區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實行縣(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機制。禁止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置重點學校、重點班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級中學的辦法,著力解決擇校問題。在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進入公辦學校的前提下,發展民辦教育,提供選擇機會。

  加快縮小城鄉差距。以縣為單位,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落實新增教育經費、教師配置、學校建設向農牧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傾斜的政策,率先在縣域內實現城鄉均衡發展,逐步在全疆范圍內推進。

  逐步縮小區域差距。加大對南疆四地州以及邊遠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經費轉移支付力度。實施好教育援疆項目,農村雙語教師特設崗位招聘計劃、城市學校教師支教和高校學生實習支教計劃,逐步縮小南北疆之間、經濟發達和欠發達地區之間的教育差距。

  (二十一)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共同努力。各級政府要把減負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落實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率先在全疆實現小學生減負。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校考核辦法,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不得向學校下達升學指標和對地區、學校以升學率進行排名。規范各種培訓、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中小學要把減負落實到課程、教學、評價、管理的各個環節,嚴格執行課程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的課業量,減少考試次數,不得隨意增加課時和提高教學難度,推進中小學學生成績等級評定制,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要求和組織學生參加學科輔導班和未經批準的學科競賽,不得將各種考級、競賽成績作為學生入學和升學的依據;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家長要與學校配合,共同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第七章 高中階段教育

  (二十二)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成長的特殊重要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統籌高中階段教育資源,構建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穩步發展普通高中教育,逐步實現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到2015年在全疆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滿足初中畢業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需求。推進高中階段學校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在中央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有條件的地區和經濟較發達地區率先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二十三)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堅持科學的質量觀,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糾正單純追求考試分數的“應試教育”傾向。2010年秋季國家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在全疆全面實施。在保證必修課質量的同時,結合實際,設置豐富多樣、高質量的選修課程,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需要。改進教學方式,加強實驗教學、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建立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完善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學分管理制度,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思想、心理、學業等方面的指導。逐步消除大班額現象,提倡小班教學。

  (二十四)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鼓勵學校辦出特色,形成一批科技、外(雙)語、藝術和體育等見長的特色高中,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優化普通高中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大寄宿制規模。支持普通高中開設地方特色的職業教育課程。

 第八章 職業教育

  (二十五)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促進就業、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重要途徑和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樹立大職教理念,把發展職業教育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統籌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行業的職業教育資源,進一步優化職業學校布局,促使規模、專業設置與新疆跨越式發展的需求相適應;統籌中等和高等、區內和區外職業教育資源,構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貫通、職前與職后教育相互銜接、學歷學制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為一體的職業教育體系。2020年,形成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有序銜接的職業教育格局,畢業生的就業與創業能力明顯增強。

  (二十六)提高職業教育水平。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為重點,開展面向人人、面向社會的職業教育。制定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標準和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推進職業教育院校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加強自治區農業、工業、現代服務業、石油石化、煤炭、紡織等職業教育園區(基地)建設,完善園區運行管理機制,拓展職業教育集團化、規模化、連鎖化辦學。加快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步伐,建設一批自治區支柱產業、地州特色產業等實訓基地,擴充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培訓基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提升縣級職業技術學校的培養、培訓能力,建立和完善將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納入職業技能培訓的機制。支持一批示范性職業學校建設,支持一批職業學校緊缺、特色專業和精品專業、精品課程建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代試;積極推進職業技能鑒定,以鑒代試,切實提升技能型實用人才的培養質量。

  (二十七)調動行業企業辦學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的辦學機制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化。扶持有條件的行業組織、企業舉辦職業學校,鼓勵行業、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完善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制度,鼓勵委托職業學校進行職工培訓。實施就業準入制度,鼓勵用人單位優先錄用接受過職業教育的人員,完善技能型人才成長的政策。

  (二十八)加快農牧區職業教育發展。發展農牧區職業教育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縣級職業學校和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建設,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廣泛開展面向“三農”的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支持各級各類學校積極參與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牧民。開展城鄉之間、南北疆之間、區內和區外合作辦學、聯合招生,鼓勵更多農牧區青少年接受職業教育。加強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統籌,促進農科教結合。支持有條件的鄉鎮中學開辦職業教育特色班。進一步辦好涉農專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十九)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制度,率先對農牧民子女就讀中等職業學校實行免學費政策,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通道,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通升學制度。實施職業學校“雙證書”制度,按照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并重,推進職業學校課程設置與職業資格標準的溝通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銜接,以就業為導向,引導職業學校根據市場設專業,根據崗位設課程。完善就業準入制度,堅持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加大勞動預備制培訓力度,逐步實施農牧區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培訓。加大對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的宣傳表彰力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營造人人可成才、行行出狀元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九章 高等教育

  (三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任務。高等學校要進一步明確辦學指導思想,緊密結合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學科專業建設,牢固樹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推進高等教育發展,增強服務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能力,構建領先于周邊國家的高等教育競爭優勢。到2020年,高等教育結構更加合理、體系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鮮明、辦學條件更加改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整體水平顯著提升。

  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改善生源結構,推進民漢混合編班教學;完善教授為低年級學生和少數民族預科生授課制度;加大教學投入,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課程教材等基本建設;積極推進學分制和彈性學制,促進文理交融;強化實踐和實驗教學環節,建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繼續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和教學督導、評價體系,增強誠信意識,養成優良學風;不斷加強就業創業教育。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建立以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項目資助制,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加強管理,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三十一)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對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設置的宏觀調控,形成布局合理、優勢突出的學科專業體系。促進基礎學科和傳統優勢學科穩步發展,加強重點、特色學科和緊缺人才專業建設,特別是工程技術類、高新技術類專業建設,拓展重點學科覆蓋自治區支柱產業和重點發展領域的范圍,盡快使部分學科、專業達到國內和中亞先進水平。

  優化辦學層次、類型結構。實行分類指導,引導高校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穩步發展本科教育,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特別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按照建設“西部先進、中亞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的目標,繼續實施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211工程”項目建設;啟動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學校建設,重點提高師范院校雙語教師培養培訓能力,支持自治區農業、工業、醫藥、財經、藝術等院校建設;繼續推進國家和自治區示范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繼續辦好遠程和成人高等教育。

  優化區域布局結構。鞏固發揮首府高等教育優勢,支持南北疆重點地區發展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建立和完善政府、行業、企業與高校共建機制。依托中央支持以及對口支援、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加快提升自治區高校辦學水平。加強高校之間的交流合作,鼓勵高校共享優質資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三十二)增強高校科技創新與服務能力。充分發揮高校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區域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增強高校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大力開展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和新疆歷史、民族、宗教以及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研究。堅持圍繞國家、自治區產業需求和戰略重點,進行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深化高校科研體制改革,促進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科技資源共享,支持高校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團隊。堅持科研與教學互動、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充分發揮研究生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統籌和加強高校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研究基地、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大對重大科研項目和創新團隊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以創新和質量及貢獻為導向的高校科研評價機制。支持高校積極開展以中亞及周邊國家為重點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優勢,發展和引領先進文化,積極參與政府決策咨詢。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和人文素質。鼓勵高校師生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第十章 特殊教育

  (三十三)加快發展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全社會要關心支持特殊教育,各級政府要把特殊教育事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各學段的特殊教育發展,在地(州、市)所在地和人口大縣建設并辦好一批特殊教育學校。鼓勵和支持各級各類學校接收殘疾人隨班就讀或舉辦特教班,完善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隨班就讀和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為主體的殘疾人教育體系。鞏固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因地制宜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加快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為殘疾學生就業和繼續深造創造條件。進一步落實招收殘疾考生的優惠政策,擴大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三十四)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各級政府分擔、各部門支持、多渠道籌措的經費保障機制。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班)公用經費標準。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的資助力度,逐步實行殘疾學生學前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提高殘疾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做好中等、高等教育階段殘疾學生資助工作。為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提供交通、醫療補助。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特殊崗位特殊教育補貼標準,在優秀教師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師比例。加強師資培養培訓,配齊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和各級特殊教育教研員隊伍。支持師范院校設立特殊教育專業。加強特殊教育教學研究。

第十一章 繼續教育

   (三十五)建立健全繼續教育體制機制。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成人的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以政府為主導,組建跨部門、跨行業的協調機構,統籌繼續教育。行業主管部門或協會負責制定行業繼續教育規劃和組織實施。推進繼續教育與工作考核、崗位聘任(聘用)、職務(職稱)評聘、職業注冊等人事管理制度的銜接。鼓勵個人多種形式接受繼續教育,支持用人單位為從業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提供條件。加快法制建設,建立、完善繼續教育激勵機制、質量監控體系和評估機制。

  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圍繞自治區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牧區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要求以及就業再就業的需要,以民族團結教育、雙語學習和新知識、新技能培訓為重點,有計劃、分層次開展繼續教育。進一步完善掃盲工作機制。重視老年教育。探索和建立符合城鎮和農牧區實際需要的繼續教育形式和渠道。到2020年,基本滿足公民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

  (三十六)建立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整合繼續教育資源,鼓勵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相關組織面向社會開放學習資源,為學習者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促進各類教育相互銜接與溝通,完善寬進嚴出的教學管理制度和分階段完成學業的學習制度,實行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推進不同類型教育之間的學分互認,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銜接。構建學歷和職業資格相互貫通的終身學習框架。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技術服務支撐體系,依托衛星、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服務平臺,在新疆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組建開放式大學;擴大自學考試的服務功能,加強繼續教育資源庫建設,推出高質量的精品課程,建立全民終身學習平臺。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百度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