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奧數競賽考場外的“爆棚”景象。
“奧數已經變成了商品!”一個長期以來始終是奧數“鐵桿粉絲”的家長如今不得不這樣感慨。那么,究竟是哪一只手將標榜“數學之美、思維之美”的奧數推進了功利化的迷霧,讓奧數變得如此“瘋狂”?
奧賽組織者說
競賽本無罪
家長太熱情
周國鎮,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組委會秘書長兼命題委員會主任,同時,他還擔任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以及《數理天地》雜志社社長兼總編 ——這兩家機構也是“希望杯”的主要組織者。而在“希望杯”官方網站主辦機構名單上的另外兩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普及部和華羅庚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則表示,并沒有參與和小學生數學競賽有關的組織工作。
始于1990年的“希望杯”數學競賽,今年是第20個年頭,據主辦方統計,至今參加過“希望杯”的中學生累計達到1600萬人次,每屆超過100萬人次。小學組競賽已經舉辦了6年,2003年舉辦的第一屆小學“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有53 個城市的23萬名小學生參賽;次年舉辦第二屆時,參賽城市達到83個,參賽小學生超過了30萬名。
周國鎮并不認為數學競賽是奧數功利化的推手。盡管坦陳奧數的學習“只適合于百分之幾的孩子,不應該成為多數人的追求”,但是周國鎮仍然堅持認為“希望杯”要面向大多數學生。
他解釋說,“希望杯”的初衷是想讓教育資源不發達地區的孩子也有參加數學競賽的機會,“給他們一個希望,讓他們發現自己的能力,樹立信心,覺得數學競賽不是高不可攀的。”
周國鎮舉了一個“希望杯”命運的例子:“他是河北邢臺礦區的一個學生,當時那兒的教學條件很差。老師組織他們參加了第二屆比賽,卷子寄來一看,最高的一份也只有54分,其他的都只有十幾分甚至幾分。這個成績如果在北京是不可能拿獎的,但是我們覺得在那個環境中他明顯是個很有潛力的學生,我們給他發了三等獎。他們的老師特別激動,拿到證書和獎牌之后沖到教室說:你中了‘魁元’!這件事讓這個孩子特別受鼓勵,后來什么比賽都參加,發展得越來越好。免試推薦進了北航,大一入黨,大三碩博連讀,去德國留學學微型機器人設計……”
而當記者提到,采訪發現也有不少未必適合學習奧數的孩子、在奧數班里學習吃力、在數學競賽中考不出好成績、反而備受挫折,周國鎮認為,這可能是培訓老師水平不夠或者教材本身有問題:“我們的題目是在跟正常教學同步的基礎上做適度延伸,不會特別難特別偏,讓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得著。”
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奧數熱”日趨功利?周國鎮覺得家長們應該冷靜。
“家長望子成龍的心太切,把奧數當成了進入高一級學校的敲門磚。”他說:“優質教育資源有限,好學校所有人都想進,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進,應該把孩子放在一個適合他的環境里。”但是家長們誰都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孩子不夠“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