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總體規劃而言,主要是以普及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為核心,確定到2020年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總體任務和重大政策措施,對教育規模、結構、質量等提出具體要求。
而分類規劃,則主要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新特點,提出各級各類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體目標和政策措施。
每個分類規劃是總體規劃中有特色的一部分,包括對大學、中學、小學、職業教育、學前教育、終身教育、民辦教育等發展,都將分門別類地作出專題性的規劃。
“規劃要有戰略思想和宏觀思路,也要有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增強可操作性。”溫家寶強調。
據楊東平介紹,本次《規劃》課題組成員通常由教育系統內部的專家學者和教育部的官員組成,囊括了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各地的教育廳局以及教育部的相關人士。課題組在制定規劃時間,也會召開不同層面的座談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教育部在其中居于主導地位。
漸進式改革地方先行試點
至于《規劃》所涉及到的教育改革的具體內容,溫家寶表示,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研究,給予明確的回答”。
他提到了八個方面的問題,亦可看作是未來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
比如義務教育的問題,溫家寶提出“要把義務教育辦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對目前社會反映義務教育中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要找準癥結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
“我非常贊同教育資金的多樣化來源,在全社會崇文重教要利用全社會的資源,這項工作我們也可以列入規劃。我們說企業家身上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他的收益回報社會最好是投資教育。”溫家寶表示。
楊東平說,在美國,大企業的很多主張最后都變成了政府的教育決策。但在中國企業家很少投資教育,在教育問題上基本上是處于失語狀態的。“希望政府能給企業家們提供更多的參與教育事業的平臺,”楊東平表示,“或許對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將起到很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支力量不容小覷”。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政府在義務教育階段幾乎是擔負無限責任,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到底擔負什么責任,邊界一定要劃清楚,給民辦教育的發展留出什么空間、給予什么獎勵一定要說清楚。
“政府定位了,學校才好定位。政府和學校都定位了以后,整個社會支持教育的這樣一個功能也才好定位,”張力表示,“要解決好從宏觀體制到微觀體制的一系列問題,政府的責任是必須要首先界定清楚的。”
關于辦學體制的改革,也將是此次《規劃》中的另一個重點。
目前的改革思路是:不同類型學校的領導體制和辦學模式應有所不同,要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教育方針、教育體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屬于國家行為,應該由國家負責。具體到每個學校如何辦好,還是應該由學校負責、校長負責。
溫家寶強調,教育是重大民生問題,全社會都很關心。規劃的制定要開放,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特別是校長、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每一類規劃和一些重大問題,都可以拿到全社會討論,“在爭論中求得共識,得到認同”。
2009年的教改涉及社會各個層面,前述參與《規劃》制定的教育界人士表示,教育改革最好采取增量改革的方式,采取漸進式的改革方式,從易到難、從能夠做的地方開始做起,從有條件的地方開始試點,逐漸的總結經驗,逐漸推展;而不采取動存量、突變性的改革。
“我們希望形成一個以地方的經驗為依托,逐漸地、有步驟地在更大范圍內推廣的新格局。這樣的格局成本相對比較低,雖然進展可能會相對慢一點,但是我們不至于付出很大的代價,冒很大的風險。”他說。
“邊研究邊試驗,先地方試點后推廣”的模式,已經得到高層共識,溫家寶表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許多工作不能等規劃全做好了才進行,“有些看準了的事情,可以先行試點,試驗成功了立即實行,這也是我們這次制定規劃的一個特點”。
而劉延東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要把制定規劃與解決當前緊迫問題結合起來,看準了的問題就要著手解決,重大問題要堅持試點先行,試點成功、取得成熟經驗后再面上推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