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4日電 日前,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了2007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報告指出,語文教育領域教育在提高母語水平、傳承母語文化中舉足輕重。伴隨著中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實施和修訂,圍繞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問題,論爭激烈。學界主張,語文課程要走出應試教育,從側重母語知識向側重母語能力轉型,要幫助學生過好現代語文生活。半個世紀以來“高校母語教育”(習稱“大學語文”)第三次受到重視,不少出版社組織班底編寫各有特色的大學語文教材,許多大學都在開設或準備開設大學語文課程,力圖通過大學語文幫助學生繼續提高母語修養,強化母語文化的認同。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小語種”熱。2007年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高校,報考“小語種”人數比往年增長五成甚至一倍。北京暑期“小語種”培訓班招生數量,2007年比2006年增長近30%。目前列為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的非英語外語語種,有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阿拉伯語等8種。我國小語種人才培養,還不能滿足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有關部門應根據國家的未來發展做好外語語種規劃,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鼓勵非英語外語語種的教育。
漢語國際傳播持續升溫。2007年共有來自188個國家和地區的19.6萬名各類留學人員在我國境內的544所高等學校和其它教學、科研機構學習。來華留學生數量、生源國家和地區的數量,均達到新中國歷史上的新高。
2007年全球開辦的孔子學院已有210所,分布在64個國家和地區,教職工逾千人,開設漢語課程1200多班次,學員4.6萬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創辦廣播孔子學院,用38種語言,向全球漢語學習者提供廣播和網絡視頻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