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應補上職業規劃這一課
新華網濟南4月27日電(記者郭倩、張曉晶)記者日前走訪山東部分高校發現,職業規劃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學生大多反映無法從學校獲得這方面的有效指導和幫助。專家建議,高校應重視與社會的接軌,幫助學生理性地進行職業規劃。
山東大學的一位應屆畢業生告訴記者,學校的公共選修課心理健康教育中涉及了 一些職業規劃問題,但講得比較宏觀,具體操作起來,還得靠自己琢磨。
在河南一所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讀大四的楊軍前不久花近100元錢在網上做了職場規劃測試。他說,身邊的同學求職時都“海投”簡歷,他雖然認為走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對今后的職業生涯影響很大,但是學校對職業規劃不太重視,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很多大學生由于不了解自身特點,學校又缺乏職業規劃指導,求職就業十分盲目。在山東一所大學讀電氣工程專業的梁棟說,他為了以后畢業求職容易些,在大學期間做了很多努力,先后報了雙學位課程和國家計算機二級證書考試,但都因為感覺不適合自己就半途而廢了。
山東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鹿立介紹說,西方發達國家一直比較重視職業生涯的設計,許多國家的學校教育中早就有“職業設計輔導”這一課程。在北美一些高校,市場營銷、經濟學等課程被作為公共課在三四年級開設,使即將畢業的學生多少了解一些市場經濟的規律,對就業市場也有了更真實的認識。她建議高校應該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同時調整學生知識結構,安排一些與現實接軌的實用課程。
鹿立說:“表面上看大學生就業難,實際上用人單位需求量很大,大學畢業生遠遠達不到過剩的程度。每個大學生都是人才,關鍵是要找對地方,做到人盡其才。這就需要進行有效的職業規劃?!?/p>
也有專家認為,在校學生的發展目標有其局限性,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進行不斷地調整。學校要給予一定的指導,但不能包辦一切。
大學生職業規劃應該及早進行
新華網濟南4月27日電(記者張曉晶、郭倩)不知道自己喜歡干什么,適合干什么,找工作像“大海撈針”,就業后又騎驢找馬,這是很多大學生在求職就業時的情況。專家認為,大學生缺乏職業規劃,應引起學生和社會的共同重視。
山東人才網首席職業規劃師王志勇指出,由于沒有理性的職業規劃,有的大學生把找 工作看作概率事件,在求職時“海投”簡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找工作講求的是成功率,而不是中標幾率。
王志勇說,盡管就業壓力大已成為不爭事實,許多大學生讀書期間卻不以為意,抱著“到時再說”的心理,結果延誤了進行職業規劃的時機。他認為,大學生應該正確看待所學專業和未來就業與終生事業的關系,盡早開始為自己進行職業規劃。
他介紹說,在美國,中學在孩子們上高中時就要請專家給他們做職業興趣分析。十幾歲的孩子職業興趣并沒有定型,但通過職業日、職業實踐活動,可以根據其暴露出來的特征進行有效引導,達到以興趣定職業的目的。
相比之下,我國高中生在對個人興趣愛好還懵懵懂懂時就被分為文科生和理科生。上大學選專業時,即使父母和考生本人考慮自身興趣和能力傾向,其判斷往往也缺乏專業性。一貫對職業規劃的忽視,將可能導致大學所學專業、畢業后從事工作和長遠事業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化,不僅不利于個人的發展,也是社會人才培養的浪費。
王志勇說,引導年輕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社會專業機構共同努力,企業也應該積極幫助新員工設計職業生涯,使其盡快認同企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