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
楊福家堅持:“我想說真話!”(資料圖片)
兩會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部長周濟對高校債務問題發表看法。他說:“2000億元債務,應該是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償還的。政府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學校要更加艱苦奮斗,勤儉辦學……”
客觀講,高校負債,政府有一定責任。投入不足是原因之一,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監管不得力。誰都不能否認,這2000億元債務中,有好大喜功、腐敗浪費等因素導致的不當欠債。連周部長自己也承認,“里面有腐敗現象,有浪費現象,但不是主流。”
高校的發展確實需要硬件設施的提升,可問題是,需不需要花那么多錢擴張校園、大興土木?
2006年3月,審計署曾發布《18所部屬高校2003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審計顯示:亂收費現象依然存在,違規和不規范收費共計8.68億元;大規模進行基本建設,債務負擔沉重,債務增長額中,基本建設形成的債務占82%。
當時,就有評論指出,“舉債蓋大樓,這種心態讓人驚嘆!”一邊是不合理的亂收費,一邊是大興土木、負債蓋樓,民眾怎可能沒有怨言?
對于高校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突飛猛進”,中科院院士楊福家教授曾總結說:我國高校在經歷了合并、調整后,現在又進入了另一個高潮——興建新校區、興建大學城……中國高等院校蓋大樓的速度,是高校發展史上的“世界第一”。
說“如此世界第一,讓人恥辱”,當不過分。中國青年報曾經進行過一項“大學的錢到底該花在哪兒”的民意調查,83.9%的人認為,不少大學的建設存在“面子工程”和“過度消費”問題。
批評者說:蓋個校門花費數千萬元,校長辦公室里配備臥室和桑拿……大把大把的銀子花在這些上面,怎會名正言順?又怎能心安理得?
輿論對大學癡迷于“形象”建設進行責問之時,無數次引用過清華老校長梅貽琦先生的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可這樣的“大學”,似乎離公眾越來越遠。
中國青年報報道說,在國內眾多大學排行榜的評價體系中,除了教學質量、科研成果等評價指標之外,校舍面積和科研基地的數量也是影響總得分的評價指標,因此,“水平不夠樓房湊”。早日邁進排行榜上的“世界一流名校”,這是多少高校領導夢寐以求的愿望,急功近利的心態支配下,蓋大樓便是當仁不讓的選擇。
如此說來,高校負債,多少有些“迫于無奈”。可這是公眾所需要的大學嗎?輿論“一邊倒”地反對政府掏錢為大學還債,當讓教育部門和高校反思。
負債蓋樓,欠債要還。在支付2000億元債款之前,有必要做一下全面審計。一是高校這些年的財政撥款、學雜費等都花在哪里了。我們有那么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核算一下“成本”當非難事。二是擴張校區、買地建樓,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別把建面子工程、腐敗浪費、洗腳泡澡的錢,都讓納稅人來承擔。
2000億元欠賬不能糊里糊涂支付,不然就不會“吃一塹長一智”。既然有人還債、無人擔責,再欠2000億元又何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