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做客新華網,談“高等教育的時代命題”。 新華網 張泳攝
新華網消息 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要讓孩子們上好學,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其中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那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高等教育到底肩負著什么樣的使命?今天的新華網兩會訪談,我們請進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為我們闡述“高等教育的時代命題”。本次訪談由新華網與搜狐網合作進行。以下是訪談內容:>>進入視頻
中國在規模上已是名副其實的高等教育大國
主持人:各位網友,上午好。歡迎來到新華網“兩會”訪談。今天,走進我們演播室的嘉賓是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歡迎您,鐘校長。
鐘秉林:大家好,非常高興有機會來到我們國內最大的新聞網站參加討論。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做客新華網,談“高等教育的時代命題”。 新華網 張泳攝
主持人:昨天,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溫家寶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又一次提到“優先發展教育”,這對教育工作是一個突出的定位,同時,社會需求也對教育發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位網友這樣留言“從國際競爭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需求以及中國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歷程來看,時代賦予了中國高等教育新的使命,中國高等教育界切身體會到: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完善高等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是不可推卸的時代要求和時代命題。”您同意這樣的理解嗎,您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時代使命?
鐘秉林:我基本上同意這位網友的看法,談到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時代命題,總是和教育聯系在一起的。1999年我國的高等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說,急劇擴大了招生規模,同齡人的入學率從1999年9.8%的精英教育達到了后來15%的大眾化教育,2006已經達到了22%。與此同時,包括學校的生師比也有了明顯的提高,高校的投入也逐年增加;我國的管理體制改革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包括宏觀的國內體制,校內的管理體制;還包括我們的招生體制、就業體制、辦學體制等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同時,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我個人認為高校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當然,我們也碰到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何去認識,就和今后的高等教育的時代的命題、時代的任務密切聯系在一起。
現在首要問題就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應該說發生了很迅速的變化。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老百姓想上學,但上學的機會很少、很難,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通過這幾年的連續擴招,現在學生上大學比以前容易得多了,如果不挑學校、不挑專業的話,北京這個地方非常容易就可以進入大學學習。
但是好的大學的壓力一點都沒有減輕,每年報考的人也非常的多,這就反映了一個問題中國的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經從過去的那種對于要上學的需求,轉變為要上好的大學、好專業的需求。
這就導致了社會公眾對于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和目前我們高質量的高等教育資源嚴重短缺之間形成了一個主要矛盾。換句話說,老百姓想上好大學,而我們好大學、好專業太少,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由這個矛盾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這個矛盾現在出現了“下移”或者“前移”的情況,要想上好大學好專業,就得上好初中、好高中,甚至是好的幼兒園,所以很功利的目標就是一定要考上好的大學。這對我們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對于大學要加強素質教育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另外一方面就是質量如何提高,我們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應該如何提高,社會對于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應該如何進行客觀的評價。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教育公平問題。如何在我們的招生過程中、培養過程中能夠體現教育公平。
另外,教育資源的投入問題,要提高質量、體現公平、加大投入。這個投入關系到總量如何進一步增加,有限的經費如何科學合理配制,拿到了經費如何高效率的發揮它的效益,這又誘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非常的嚴峻,有學校自身的問題,也有其他方面的問題,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此外,關于政府加強宏觀管理和創建現代大學制度等等,都導致了很多矛盾和問題。在這個階段,我個人認為如果把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作為一個時代命題的話,現在已經是時候了。可以說從2008年開始,中國的在讀博士生的數量也將超過美國,也就是說中國在教育規模方面已經全面超過了美國,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高等教育大國。成為了一個高等教育大國以后,剛才我講的主要矛盾,以及由這些主要矛盾產生的問題都需要解決。教育需要積累,需要長時間辦學過程的積累。所以要建設高校強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作為一個時代命題這是需要緊迫研究解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