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北京華潤飯店召開的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教育界別小組討論會上,高校債務危機再次成為來自教育界的委員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去年,吉林大學自曝欠下巨額債務一事就曾被大眾關注。而在這之前,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2005年以前,我國公辦高校向銀行貸款總額就已經達到1500億~2000億元,而且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貸款。
據了解,隨著債務危機的發展,個別高校甚至被指已到了資不抵債瀕臨“破產”的境地。據媒體報道,全國人大代表戶思社就曾警示:“今天的大學,會像 過去有些負債累累的國企一樣倒下。”
湖南大學教授、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校長伍中信委員表示,高校高收費受到嚴格限制以后,高校的高負債更成為危機。高校靠常規的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只能維持正常的運轉,已經難以支撐貸款利息,更不要說還本了。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只好以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來緩解債務危機,但現在銀行也不愿意為大學續貸。
“大學沒有錢了,日常運轉怎么辦?人才引進和人才隊伍穩定怎么辦?學科建設基本支出沒有保證怎么辦?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也會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伍中信委員深表憂慮。
針對這個問題,很多人提出解決之道。占主流的有三種意見,一是“破產說”,有人認為,個別資不抵債的學校干脆破產得了;二是“政府埋單說”,認為政府應及早承擔幫助還債的責任;第三是“土地置換說”,主張高校通過轉讓土地來抵償債務。
對此,委員們幾乎一致認為應由政府部門幫助解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顧也力委員認為,1999年大學擴招以后,為國家多培養了許多人才,但當時國家投入的錢非常少。現在國家經濟發展了,有些地方政府財力很強,就應該幫助高校考慮債務問題。“廣東當地政府對一些高校就部分地承擔起了責任,比如采取了為一些高校代還數年利息等舉措。”
顧也力說,這里當然也存在一些高校盲目發展、貪大求洋的問題,“但這些不是主流”。
復旦大學教授葛健雄委員說,高校欠債問題如果是由腐敗浪費造成的,高校應該承擔責任,但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擴招造成的,高校為政府分擔過困難,政府有財力了,也應該為高校分憂。
在教育界別的討論中,雖然沒有委員否定政府埋單解決債務危機的必要性,但有委員卻對在債務危機中表現良好的高校鳴不平。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委員就表示,如果政府替債務纏身的大學解決問題了,那對以前行事規矩謹慎,沒有發生債務危機的高校該如何交代?“謹慎行事沒有受到鼓勵,而做錯事政府卻會埋單。”
他建議按學生的人數來平均發放高校建設經費,這樣才對沒有債務危機的高校比較公平。
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委員則表示,一些大學雖然債務纏身,但大學的固定資產都在,且在不斷增值,所以不用過多擔心,只要能采取適當措施,還款問題就能夠順利解決。
章新勝透露,教育部將在近期公布一個材料,里面將談及如何應對高校債務危機。 (記者 葉鐵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