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省教育廳獲悉,教育部今年將在全國10個省、市、自治區試點在音樂課程中增加京劇內容,湖北省作為試點之一,將在省內挑選20所中小學校開設京劇課。
武漢、襄樊、宜昌三地試點
湖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秦志章介紹說,按照教育部的規定,這次在中小學校開設的京劇課,重 在實踐而不是理論學習,因此對學校的師資力量等因素都提出了要求,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對試點名單進行分析和確認,從今年三月開始,將選取武漢、襄樊、宜昌三地城區的20所學校(小學10所,初中10所)進行試點。據悉,有關師資力量的培訓,教育部將會組織,我省也會集中培訓。
此次入選京劇課程的曲目名單現已確定,除了《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等傳統劇目,《窮人孩子早當家》、《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等經典“樣板戲”唱段都入選,總共十五個曲目,在九年義務教育的不同年級開展不同的曲目教學。
學校表示“興趣第一”
“站在民族文化傳承的角度來講,是有必要推廣京劇的,但是對學生們來講,是否有興趣最重要。”武昌區名師工作室成員、二十五中八年級的音樂老師梅德梅說,從她多年的執教經驗得出的結論是,如果能找些耳熟能詳的曲目,讓孩子們去欣賞,做一個觀眾,而非演唱的話,對他們的意義可能更大。
她認為,師資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不大,只要能讓孩子們感興趣,也不會增加所謂的課業負擔。以前的京劇教學是斷層的,有些年級有,而有的年級沒有接觸,所以孩子們對京劇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感受過程。現在能夠循序漸進地讓他們系統學習,可以讓他們慢慢地發展出興趣來。
專家:劇團會派老師到校輔導
湖北省京劇院院長,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朱世慧
城市公社:你覺得教育部的這一舉動有何意義?
朱世慧:國粹京劇應該從娃娃抓起,現在能夠從政策上實施,我舉雙手擁護。我小的時候就是從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當中培養了對京劇的興趣,并且從喜愛到熱愛,以致于走上了終身從藝的道路。京劇作為我們的民族瑰寶,應該得到這樣的弘揚。
城市公社:你們此前也有過類似的舉動,讓京劇走近大中小學的學子么?反響如何?
朱世慧:我們省京劇院每年都有走進校園的任務,向學生弘揚國粹,去年完成得非常好,在武大等高校都有演出,跟我們想象得不一樣,只要我們把京劇送進去并進行耐心的講解,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興致決不會亞于老戲迷。總的來說很受歡迎。
城市公社:教育部出臺的十五個京劇曲目,你覺得可以代表這門國粹藝術嗎?
朱世慧:我覺得這些曲目非常好,既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既有唱的也有念的,而且我發現低年級的以現代劇為主,離時代不遠,而且瑯瑯上口、不難學習,比如一年級的《報燈名》,可能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有種親切感,年級越高,曲目就偏向復雜和傳統。這種安排很適當。
城市公社:您對中小學的京劇教育有什么建議嗎?
朱世慧:我覺得中國人應該熱愛自己的藝術,穿洋服、唱洋歌,排斥民族文化,這是民族的悲哀,我希望他們認真學習,我們劇團也會根據需要派老師到各個學校進行輔導。(記者 易清 張瑜琨)
鏈接
“樣板戲”是不是傳統?
據悉,除我省外,北京也是試點之一。當地媒體披露消息后,引起社會各方關注與討論:
新浪調查
“您如何看待教育部將在10省市區中小學試點開設京劇課”
1.各地應學習不同的傳統地方戲曲。 36.31% 4197票
2.不宜強行推廣,應尊重學生自己愛好。 35.24% 4074票
3.開設京劇課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 28.45% 3289票
網友點評
五岳散人:“樣板戲”是不是傳統?如果我們把春節晚會都能算成傳統的話,樣板戲自然是傳統,而且時間上比春節晚會還要早。
劉長鋒:同樣,對于戲曲,各地各民族的愛好是有差異的,從普遍意義上來講,各地各民族,更多地是喜歡本地戲曲。我喜歡秦腔,你不給我學秦腔,偏偏給我學京劇;我喜歡粵劇,你偏偏也要我學京劇。這種強制性填鴨式推廣可能非但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卻很可能招致厭煩和抵觸情緒。
李輝:在推行的過程中將遇到的第一個“瓶頸”就是師資力量的配備的問題。京劇是一門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發展得比較精致和成熟的綜合性藝術,它不僅僅是“唱”的問題——在服裝、道具、化裝等方面都獨具特色,并且要求演員兼具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要精通這些東西,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天賦外,非經過幾年的專門訓練不可,若僅僅憑學校現有的音樂教師,恐怕難以承擔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罷。
ser2000:不反對京劇入課堂,但可作為選修,各地都可根據情況自定。不要一弄就是全國大一統。這是其一。第二,所選的曲目不合理,選曲目也得聽聽京劇界的意見。
15首京劇教學曲目近半為樣板戲選段
一年級 《報燈名》;
二年級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三年級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甘灑熱血寫春秋》;
四年級 《接過紅旗肩上扛》《萬紫千紅分外嬌》;
五年級 《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猛聽得》;
六年級 《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你待同志親如一家》;
七年級 《兒行千里母擔憂》《猛志在胸催解纜》;
八年級 《趁夜晚》《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九年級 《智斗》 (長江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