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寒假,不少應屆畢業生在復習迎考之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但昨天記者了解到,由于頻頻海投,不少應屆生的個人信息被求職網站“出賣”,并遭到騙子公司騷擾。
在華師大計算機系的大四生小于想找一份IT方面的工作。她告訴記者,半年內,她已在三四家招聘網站注冊,并先后給100多家公司的信息管理和行政部門投遞了網上簡歷,“因為網上投簡歷很方便,而且不需要任何費用。最多的一次,我一個晚上就投了10多家公司。”就在上周,她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試電話,打電話的人語速很快,她沒聽清公司的名字,出于禮貌考慮,也沒好意思開口問。”在電話里,我和對方約定了面試時間,可誰知道,那竟是一場鴻門宴。”
小于發現面試當天,原來那僅僅是一家很小的保險公司,整個公司員工加起來不到10個人。在填完一份個人信息表之后,一名自稱主管的工作人員告訴其將被分配到市場部,從事保險代理工作。“當時,我就提出了質疑:自己應聘的是科技職業,無法接受這份工作。但對方一直在勸我,說公司所有新人必須先到銷售部門鍛煉6個月后,才能轉入其他部門。”
更讓小于覺得氣憤的是,那名主管還提出要入職,必須先繳納500元培訓費。于是,她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趕緊以家里有急事為由,逃了出去。當晚在網上查到,原來那家公司是求職黑名單中有名的“騙子公司”。
【記者調查】
八成“海投”吃過虧
近日,記者在復旦、交大、華師大等高校調查發現,海投簡歷已成為應屆大學生求職中的一項普遍行為。“現在工作難找,面對任何機會,我都不愿意錯過。哪怕明知沒有機會,多積累一些面試經驗也是好的。”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小胡告訴記者,他身邊的同學中,大多數人網投簡歷的數量都超過了50份,最多的一個甚至投了200多家公司。
在本市東北片某高校的BBS上,記者對50多名曾海投過的應屆生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近8成學生曾受到過陌生電話和陌生郵件的騷擾。這些學生無一例外的表示,因為頻頻海投,自己的個人信息已成了不少求職網站的公共資源。
【專家建議】
應先認準自身定位
華東師范大學就業中心本科部負責人沈老師表示,海投簡歷的行為可以理解,但如果是盲目地投簡歷,學校方面并不支持。“有些用人單位發布虛假信息,有些單位招聘資質不全,盲目海投浪費人力物力,又不一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另外,沈老師還建議學生求職前應先認準自身定位,對照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確認自己是否適合招聘崗位。“想辦法了解一下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也是很必要的。”沈老師建議,應屆生在網投時,最好先搜索一下用人單位以往的招聘信息及網絡口碑,再謹慎投遞簡歷,以防受騙。(上海青年報 石凱峰 實習生 李貞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