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教育的功能分裂成了兩張皮
在社會評價中,性別差異、擴招政策、考試制度、試卷難易成為最為集中的幾個著眼點。
女孩細致、有耐心,在現在難度偏低的高考試卷面前不易丟分;現在的試題僵化、不靈活,更適合基本知識扎實的女孩;現在的學校教育更適合聽話、遵守規則的女生,女生在老師的欣賞面前,容易獲得更大的自信等等。各種說法直指目前的教育和考試制度。
其實,現在的教育制度和考試制度經過恢復高考30年的不斷改革,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小學里,課程之外,興趣班多種多樣,收集資料、分析比較在教育中比重增加了,研究性課程也已經深入小學生的課堂內外;中學里,新課程改革之后,教學互動、師生互動體現在每一個環節;高考試卷,從最初的幾道大題,到標準化改革,到3+X,從全國命題,到現在的分省自主命題,一切都在從考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考核知識發展到考核能力。
既然一直在改進,為什么這么多年教育創新之后,受益者卻更多是被普遍認為“應試能力”強的女生?
于是,悖論形成。這里面雖然有擴招后,女考生比例增高的因素,但是仍不能算是強有力的論據。
如此推理,只能說明現行教育的功能分裂成了兩張皮。一張皮用來完成教育功能,另一張皮用來對付以卷面為主的考試。
在平時的教育中,無論是學校還是有一定教育知識和理念的家長都會把培養孩子的能力放到首位。但是,因為高考至今還有一考定終身的特權,所以學生在進行各類能力訓練的同時,又不得不抓緊知識教育,絲毫不敢松懈,甚至是從幼兒園開始,英語、算術就成為主要課程。從小被綁上了應試戰車的孩子一路駛向高考。當然,這輛戰車不僅以高考為終點,現在也沖進了碩士、博士生的教育。
女狀元增多了是社會的進步
女狀元增多了,這是社會進步的反映,因為應試同樣是一種能力。再向社會上看,國家重點實驗室里的女研究員、成功的女商人、卓有建樹的女工程師……各種行業女性精英的身影越來越多,都足以證明女性的能力在不斷地增強。剛剛成功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背后,為其上天服務的各類專家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有4000多名,女科學家的比重約占十分之一。
同時,據南開大學最新統計,今年入學的碩士研究生中的女生比例首次超過男生。
雖然這些都不能否認在同等機會的教育面前,男孩女孩的能力在同步增長,但是,在高考狀元中女生的大比例卻不應該是正常的現象。
這只能說當面對教育的應試能力這個層面時,女生以其智慧和耐力更適合這一場戰斗。
另外,從學生畢業后的社會發展軌跡也能看出,目前大多數行業的創新性人才仍舊是男性占主角。正是基于這一點,面對未來的競爭,擁有女孩的家庭憂患意識更強,對女孩的教育也會更細致、更有耐心,其結果反而可能更勝一籌。于是從幼兒園開始,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優秀女生一路走來,最起碼在教育條件相對好的大城市她們的優勢尤為突出。當然,對于這一點的驗證還需要教育專家做專業的調查和研究。
不過,等哪天,無論男女狀元哪方的多少都不再是一條新聞的時候,考試也許就真正成為教育效果的檢驗方式了,至少目前還不是。(李新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