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調查顯示,公眾對保送生制度印象不佳。57.8%的被訪者認為,“后門生”擠占保送名額現象嚴重,扭曲了保送的初衷,主張“應該廢除”。
這是27日公布的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紀念恢復高考三十年大型調查”顯示的結果。
保送生制度自1985年實施,初衷是為了打破僵化的高考制度,力求選拔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實施初期,南京大學還專門在1985~1993年間,對9屆共466名保送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并以高考考生作為參照系進行對比,結果表明,保送生在課程成績的優良比例、獲獎的人均次數以及研究生的錄取比例等方面,都高于對照組。
但到了2000年,湖南隆回一中借保送名額將13名不合格的學生保送進大學的事件曝光后,保送生舞弊現象立刻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北京大學教授賀衛方當時就在媒體上痛心地表示:“我當然愿意相信,大多數保送生是以自己的真才實學而獲得保送資格的,可是,在相關制度如此松弛,暗箱操作那樣易如反掌的情況下,保送生這般容易墮落為‘特權生’,那么,‘保送生’的稱號將由一個榮譽變為一個污點。”
其實,這一制度在設計的初衷上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該制度可以保證一些特殊專業(如農林地礦等)的招生需要,有其存在的客觀性。調查也發現,49.0%的人認為該制度“應改進完善后執行”,并不贊成簡單取消。(葉鐵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