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黑龍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

2011年04月27日14:25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生產性服務業 循環經濟試點 科學發展觀 轉企改制 電機系統節能 燃煤工業鍋爐 半導體照明 荒溝抽水蓄能電站 熱裂解 農村飲水安全

第十五章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通過改革開放和創新的先行先試,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奠定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體制基礎。

一、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

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放寬企業經營條件,支持成長型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壯大優勢骨干企業,支持骨干企業、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基礎設施、社會公共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鼓勵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參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生產性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發展。切實緩解融資難題,改善對企業的金融服務,拓寬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加強財政專項資金支持,落實減免稅優惠政策。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激勵與保障機制,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以產權制度為核心,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加快企業戰略重組,推動國有企業瞄準國內外市場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在裝備制造、糧食、物流、地方鐵路、農機裝備制造等領域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監管職能,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務,鼓勵暫時不具備重組條件的企業依靠資產融資、項目拉動盡快把資產做大做強,帶動、聚攏更多中小企業參與加盟,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企業聯合體。加快發展風險投資公司和擔保公司,強化產權市場的建設,積極探索組建資產經營公司,搞好資本運營,為企業增強活力、走向市場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大力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率,推動有條件的國有企業上市,推進大型企業集團母子公司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推動上市公司通過融資、配股等方式進行市場融資,促進上市公司加快資產并購。支持央企發展壯大,提高地方吃配能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三、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預算,健全公共財政職能,把更多的財政資源用于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建立均等服務財政框架。加大對“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文化、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重點支持自主創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業發展。支持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信息、現代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振興。支持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促進全省生態環境改善。深化預算改革,進一步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完善政府公共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制度。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進一步發揮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完善政府采購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逐步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規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債務風險。進一步完善稅收征管體系,爭取國家資源環境稅試點,為我省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支撐。

四、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強化金融市場監管,建立種類齊全、合理競爭、誠實守信的現代金融體系。鼓勵合格投資者參股金融機構,大力引進外埠金融機構,支持有發展潛力的地方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做優做強,加大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對我省的信貸投放和結構調整力度。探索建立地方金融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業務品種,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引導發展各具特色的中小金融機構,加強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健全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完善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大力發展地方資本市場,推動企業上市融資,豐富上市資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做大做強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健全地方產權交易市場,促進產業資本有序流動。努力擴大地方債券發行規模,積極爭取發行企業債、公司債、金融債、短期融資債、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集合債,探索資產證券化試點。積極培育地方保險機構,加快發展信托機構、金融租賃公司和各類基金投資組織。

五、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逐步實現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到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強化執行和執法監管職責,提高行政效能。推進政務公開,擴大公開范圍,保障公眾對公共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進一步完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繼續優化政府結構,行政層級職能責任,降低行政成本,全面推進省管縣改革步伐,擴權強縣強鎮。積極推進價格、房地產、社會保障等方面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減少審批環節,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穩妥地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重點推進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和生產經營服務型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改革。

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以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為重點,培育和形成一批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文化市場主體。以產業化、企業化、市場化為方向,推動國有文藝演出院團改革取得新進展。完成全省廣播電視有線網絡整合和有線網絡運營單位轉企改制,推進制播分離改革試點、非時政類報刊和新聞網站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抓好轉企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推進各級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勞動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養老、醫療等保險制度改革。統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和文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各級電臺、電視臺與廣播影視局分離。

七、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政府投資體制,明確界定政府投資范圍,充分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最大限度地縮減核準范圍、下放核準權限,修訂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完善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辦法,進一步規范和優化投資管理程序。把增加民間投資放在首要位置,放寬市場準入范圍,營造更加優良的投資環境,激發市場投資活力,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公共社會事業和產業結構調整等領域。

第十六章創新社會管理,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

適應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充滿活力。

一、創新社會管理體制

統籌社會管理職能,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形成管理主體多元、服務方式多樣、運行機制協調的社會管理體制。

(一)健全社會管理格局

加快建設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多元化社會管理格局。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政府管理重心下移,延伸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充分發揮多元主體在社會管理中的積極作用,發展壯大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斷增強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和規范行為的作用,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承擔社會管理責任。進一步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引導群眾合法、理性、有序參與社會管理,發展壯大志愿者隊伍。

(二)增強政府管理服務能力

堅持寓管理于服務,從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權、發展權出發,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比重,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把基本公共服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強化行政問責。

(三)改進管理服務方式

加快社會事業體制改革,推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行業組織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對主要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強化公益屬性,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組織,支持其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引入競爭機制,擴大購買服務,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增強多層次供給能力,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二、提高基層社會管理能力

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結構,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一)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結構

加強城市社區農村村級組織建設,增強社區自治功能,賦予社區更大的自主權和治理空間,實現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區自我管理有效銜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動。發揮駐區單位、社會組織、物業管理機構和社區居民在社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實行以居住登記和居住證為核心的“一證通”制度,加強和改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健全社區工作者選聘、培訓、評價、使用、激勵機制,鼓勵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基層工作,推進社區工作專業化、職業化,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

(二)構建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平臺

構建基層綜合管理和服務新平臺,整合基層政法、維穩、信訪等方面力量,聯合辦公,聯防聯治;整合衛生、人口、計生、文化、體育、民政、就業等公共服務職能,設施共建,資源共享。推動社會管理重心向基層組織轉移,支持社區承接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剝離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鼓勵農村社區開展城鄉一體的社區服務。加強基層信息網絡建設,建立規范高效的社會基礎信息動態采集機制。建立健全社區建設經費多元投入機制和運行經費財政保障機制。

(三)強化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責任

鼓勵和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處理好企業內部勞資關系,保持職工隊伍穩定。積極發揮各類所有制企業單位在社區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勞資關系、慈善事業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事業單位社會管理職責,維護集體利益和職工個人權益。

三、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制

推動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人民內部矛盾。

(一)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

搭建多種形式的溝通平臺,把群眾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深入推行領導干部接待群眾制度。完善黨政領導干部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制度。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積極探索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聯合接訪工作制度,強化基層化解矛盾的能力,健全涉法涉訴信訪工作信息反饋機制,推動信訪工作與政法工作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調查網絡。完善決策項目社會公示制度、公共政策聽證制度。開辟互聯網利益表達渠道,加強網絡虛擬社會引導和管理,主動回應社會關切。擴大公眾參與,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

(二)完善社會矛盾調解機制

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創新拓展法律宣傳模式和空間,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用多元化手段解決勞動爭議、醫療糾紛、食品藥品安全、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設拆遷、環境保護、企業重組和破產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有效防止群體性事件發生。依靠基層黨政組織、行業管理組織、群眾自治組織,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協調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共同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

四、加強社會組織建設

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并重,引導各種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其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

(一)分類促進社會組織規范發展

改進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部門雙重管理制度,逐步實行分類監管。完善歸口登記管理辦法,簡化程序,明確標準,促進特定類型和達到特定規模的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探索實行備案制或自愿登記等方式,降低門檻,加強引導,把更多的社會組織納入規范管理軌道,放開服務類社會組織準入。

(二)積極發揮社會組織作用

拓展社會組織發展空間,為政府職能轉變構建有效承接平臺。向社會組織開放更多的公共資源和領域,逐步推廣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采取委托授權等方式,把資質認定、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等職能依法賦予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團體。鼓勵社會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等領域興辦民辦非企業單位。發展和規范各類基金會,促進公益事業進步。

(三)加強社會組織監管

完善社會組織監督機制,建設政府監管、社會監督和社會組織自律相結合的多元化監督格局。統一登記、備案、監督職能,提高政府監管效力。實行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和評估制度,強化社會約束。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高自律性和誠信度。

五、推進“平安龍江”建設

適應公共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推動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從被動應對型向主動防控型轉變、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管理型轉變。

(一)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健全社會治安綜合防控和綜合治理工作體系,依法堅決打擊各種嚴重經濟犯罪、刑事犯罪和非法宗教、邪教活動,掃除“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有關要求,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資源共享、突出重點、基層優先、有序推進”的原則,加大各級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推進各級政法系統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強社會治安防范,加快社會面及公共復雜場所、企業、居民區內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推廣應用各類自動監控報警系統,積極提高社會治安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優化監管工作條件,加快監管場所法制化、信息化、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提高監獄勞教工作保障水平。

(二)確保邊防安全穩定

進一步完善軍地合力治邊機制,提高黨政軍警民聯合管控邊境能力。加強邊防立法工作,清理、修訂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的邊防法規制度,修訂完善《黑龍江省邊境管理條例》。加強邊防政策法規教育,增強邊民主權意識、國土意識、國家安全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加強熱點地區和重點時節管控,最大限度地減少涉外事件。加強臨界工程作業監管,加強邊界環境保護,避免引發涉外糾紛。積極開展邊防會談會晤活動,強化互信,深化合作,增進友誼。繼續抓好邊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人力管控與設施監控有機結合,提高執勤保障和邊境封控能力。

(三)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科學開展各類傳染病的監測、報告、風險評估及預警工作。加強基本藥物和疫苗供應體系建設。健全衛生聯防聯控機制。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相關標準,加強檢測、監測能力建設,健全信息快速通報制度和快速反應機制,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職業危害評價和職業衛生監督。加強畜禽檢疫監管,完善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

(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嚴格執行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全面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加強安全生產科技投入、監管體系和保障能力建設。加強煤礦、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大力實施煤礦瓦斯治理工程和煤礦等高危行業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程。加強重大隱患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和重點行業職業危害防控。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全社會安全文明素質。努力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總量,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五)強化應急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推進建立黨委、政府、軍隊和公安機關一體化的應急指揮系統,實現政府應急中心、軍隊指揮中心和公安指揮中心互聯互通、共建共用,應急力量整合使用。加強應急救災物資保障、專業救災搶險隊伍、應急標準體系、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以及運輸、應急指揮系統、防災減災培訓、現場通訊保障等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建設,健全重特大自然災害可能引發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響應機制,多方合作,加強安全生產預測預警和應急聯動工作體系建設,提高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加強洪澇災害監測預報,重點做好大江大河防洪、山洪災害防御和水庫安全度汛工作。加強旱情監測分析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建立完善跨流域、跨區域水量調度長效機制。加強天氣預報能力建設,提高暴雨(雪)、寒潮、大風(沙塵暴)、低溫冰凍等災害中短期精細化預報水平,推進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和省級應急廣播技術系統建設。加強地震、地質災害等重點危險區和重點地區監測、趨勢預測和預警工作,提升城鄉地震災害防御能力,推進地震災害防御基礎工作。建立地震災情獲取技術系統,建立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機制和體制。加強防范森林草原火災,做好各類隱患排查和風險化解工作。按照“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要求,加強后備力量建設,做好國民經濟動員和交通戰備工作。

第十七章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堅持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政治保證。

(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公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突出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民主建設中的作用。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堅持和完善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保證公民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健全重大問題決策前協商制度。發揮人民政協的作用,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促進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二)全面推進法制建設

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市場主體、市場交易、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規規章。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司法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公平和司法權威。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形成遵法守法、依法辦事的社會風氣。

(三)加強廉政建設

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推進反腐倡廉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約束和監督,強化政府專門機構和社會監督,保障公民的檢舉權、控告權、申訴權。

二、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加快振興傳統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積極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增強報刊出版、廣播影視、演藝娛樂、網絡傳媒、動漫游戲、文化旅游等產業創意能力。堅持市場導向,重塑文化市場主體,積極推進文化領域結構調整,重點推進出版集團、廣播電視有線網絡集團、電影院線集團、報業聯合體、印刷集團、黑龍江演藝集團等文化產業實體發展。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打造龍江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形成以區域文化資源為依托、以重點產業園區(基地)和重點企業集團為主導、以文化創意和文化科技為支撐的文化發展格局。加強文化交流,推動龍江文化“走出去”。推進重要文化產業項目建設,重點加快黑龍江(平房)動漫產業園,黑龍江現代文化藝術產業園,哈爾濱(群力)文化產業示范園,黑龍江(大慶)文化創意產業園,黑龍江出版產業園,黑龍江廣播影視產業園和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國際新聞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黑龍江語音創意生產基地,文化藝術品研發、生產、銷售、展示基地,俄語、朝鮮語出版物生產基地,黑龍江新媒體基地等項目建設。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以大中城市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為支撐,以縣(區)、鄉鎮、行政村和社區文化設施為基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建成覆蓋城鄉、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省博物館新館、渤海國上京遺址博物館建設,規劃建設省大劇院、省美術館等重大標志性文化設施。通過新建、改造或置換等方式,推進省群眾藝術館、省數字圖書館、省民間藝術館和省雜技藝術中心等設施建設。加快中心城市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和農村電影院線建設,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達標建設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設,加強市縣檔案館建設,提升檔案公共服務能力和安全保管能力。推進廣播電視發射臺站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微波數字化升級改造,健全和完善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全省有線電視網服務功能和運營水平。扎實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社區文化中心以及農家書屋和“新農村閱報欄”建設。推進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

(三)打造文化精品

以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等為龍頭,精心打造展現龍江特色和風格的藝術精品。加強我省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力推龍江劇、音樂劇、冰上雜技、北方少數民族文化、黑龍江版畫、冰雪山水畫等優勢藝術門類和技術流派。推出一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俄羅斯問題研究、哈爾濱猶太人研究、邊疆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研究等社會科學研究精品項目,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增強電視劇、電影精品的生產能力,辦好黑龍江網絡電視臺及IP電視、手持電視、手機電視等新興媒體。做強《新聞夜航》、《行風熱線》等廣播電視精品欄目,擴大“哈爾濱之夏音樂會”、“中國·黑龍江國際文化藝術之冬”等精品文化活動的影響,做好文藝精品普及和送文化下鄉工作。

(四)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加強文物保護,加強渤海、金上京等重要大遺址保護,實施金長城保護工程、中東鐵路建筑群保護工程,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鎮保護,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完善博物館體系,實施陳列展覽精品工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址保護,推進名錄體系、文化生態保護區、傳習場所和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建設,建設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展示館,推進實施文化遺址數字化工程。

(五)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全面落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一步鞏固全省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闖關東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大興安嶺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增強全省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為振興老工業基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第十八章凝聚各方力量,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本綱要經全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準,是未來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具有法律效力。要舉全省之力,確保完成綱要確定的發展目標和任務。

一、明確實施責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條件下,實現本規劃的目標和任務,主要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同時,政府要正確履行職責,調控引導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公共資源,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本綱要提出的預期性目標和產業發展、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等任務,主要通過市場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引導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來實現。各級政府要積極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體制環境和法制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引導市場主體的行為方向。同時,要維護公平競爭,不直接干預企業經營活動,不干預市場機制正常運行。

本綱要提出的約束性指標是各級政府必須履行的重要責任,綱要提出的義務教育、公共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公共文化體育、扶貧減貧、基本醫療衛生等重點任務,要分解落實到各市(地)、各部門,納入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運用公共資源確保目標實現。

二、健全規劃管理體制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確立規劃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龍頭地位,依據規劃安排投資、核準項目、制定政策,綜合運用計劃、財政、金融、稅收、物價等經濟手段,以及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擴大就業規模,引導投資消費,維持物價基本穩定,促進經濟快速平穩增長。

充分發揮年度計劃、專項規劃落實總體規劃的作用。把綱要提出的任務目標分解到每一個年度計劃中,保持實施的連續性;重點專項規劃必須與總體規劃銜接,保證重點領域規劃目標的實現,形成專項規劃和年度規劃落實總體規劃的合力。經過專家評審的重點專項規劃,報規劃主管部門,與總體規劃銜接后下發實施。

三、加強監測評估

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實行規劃目標責任制,及時分解落實規劃確定的發展戰略、任務和政策,明確部門分工,落實部門責任,納入考核目標。省規劃主管部門要跟蹤分析總體規劃的執行情況,加強增長速度、經濟效益、就業水平、價格宏觀調控目標的監督預警,定期向省政府報告,及時向社會發布,自覺接受各級人大、政協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相關部門負責重點專項規劃的跟蹤分析。

建立完善規劃評估機制。建立規劃中期評估制度,總體規劃由省政府組織評估,重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由規劃編制部門組織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規劃進行調整修訂。當經濟運行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或由于其他重要原因使經濟運行偏離規劃目標太大時,由省政府及時提出調整方案,報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實施。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3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