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福建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未來將形成一個怎樣的投資環境?
黃小晶:近年來,在國家的支持下,福建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資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目前,一個北承長三角、南接珠三角、西聯內陸腹地、東出臺灣海峽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已經基本形成。我在這里可以略為展開地向新華網的網友作個介紹。
鐵路方面,全省已有鷹廈、橫南、梅坎和贛龍四條進出省鐵路,正在建設的溫福、福廈、龍廈鐵路進展順利,今年上半年還將開工建設向莆、廈深鐵路,到2010年鐵路進出省通道將增至6-7個,形成“兩縱三橫”鐵路環網。屆時,乘火車從福州到上海和北京分別只需9個小時和11個小時,比現有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從福州到深圳將由現有的20個小時縮短至5個小時。
高速公路方面,去年新增153公里,累計達1229公里,覆蓋全省大部分地區,連接廣東、浙江的沿海大通道和福銀高速公路福建段已全線貫通,到2010年全省將建成“兩縱四橫”高速公路主骨架,形成8條進出省通道,總里程達2450公里。其中,福州至銀川、廈門至成都、泉州至南寧的高速公路和莆田至江西向塘的鐵路,加上現有的龍巖至江西贛州的鐵路,將構成海峽西岸經濟區服務中西部發展的重要通道,為中西部地區開辟東南沿海新的出海口。
港口方面,去年新增吞吐能力1900萬噸,累計吞吐量2.3億噸,初步形成了以廈門港和福州港為主樞紐、其它港口相配套的港口群,到2010年將形成廈門國際航運樞紐港、福州主樞紐港兩個億噸大港,全省港口吞吐量超過3.5億噸。
航空方面,擁有廈門、福州、武夷山、晉江和連城5個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超千萬人次,到2010年吞吐能力將達2000萬人次以上。
同時,福建積極發展電力產業,優化能源結構,加強電網建設,推進區域聯網,去年裝機容量新增443萬千瓦,累計已達2205萬千瓦。可以說,到福建投資興業已經不會有缺電之虞了。到2010年裝機容量可達3000萬千瓦,力爭成為我國沿海重要的能源基地。
我省還將從發揮區域功能、加強區域協作出發,不斷完善適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加快發展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記者:福建是如何促進城市群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加快建設海峽西岸城市群目前進入到了一個怎樣的階段?今后有什么打算?
黃小晶:城市群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帶動作用,其綜合實力和承載能力往往代表了區域的競爭力。城市群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就推出壯大中心城市的政策舉措,通過推動產業集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城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推動城市聯盟等措施,中心城市的支撐和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經過幾年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群的承載能力明顯提高,2006年我省城鎮化率達到48%,比2000年提高6個多百分點。福州已發展成為全省城市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廈門的財政收入全省最高,泉州的經濟總量最大。一個以福州、廈門、泉州三個區域性中心城市為骨干的海西城市群雛形初步形成。福州和廈漳泉城鎮密集地區,大約以全省29%的土地面積,集中了58%的人口,創造了全省70%的生產總值。
目前,海峽西岸城市群已列為全國八大城市群之一,我們正與建設部共同編制城市群發展規劃。我們要進一步完善促進區域整體發展的市場機制、協作機制、扶持機制,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根據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基本態勢和格局,在未來城市群和區域發展中,我們將著力發揮福州省會城市服務全省的重心和輻射作用、廈門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龍頭和示范作用、泉州創業型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發揮漳州、莆田、寧德拓展一線的骨干作用,三明、南平、龍巖縱深推進的前鋒作用,壯大閩東北一翼和閩西南一翼,促進連片繁榮發展。從而,在城市群的發展帶動下,加快形成以區域中心城市為骨干,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基礎的布局合理、優勢互補、帶動有力的城鎮體系,更好地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發揮支撐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