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廈門市位于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臺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臺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海相望。廈門由廈門島、鼓浪嶼、內陸九龍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區以及同安等組成,陸地面積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
廈門的主體--廈門島南北長13.7公里,東西寬12.5公里,面積約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島嶼。廈門港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廈門屬亞熱帶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至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于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臺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并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廈門市轄思明、湖里、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
全市人口中以漢族居多,另有回、滿、壯、畬、苗、及高山等20多個少數民族。由于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因素,擁有眾多的歸僑、僑眷及廈門籍僑胞和港、澳、臺同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