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健:
如果和其它的競爭對手相比的話,綜合優(yōu)勢還是比較明顯的,能夠發(fā)揮我們中方的優(yōu)勢,在項目合作上能夠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同樣在10月13日,在莫斯科舉辦的“開放式創(chuàng)新”莫斯科國際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展覽上,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永才,也向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介紹了這個高寒動車組等產品的技術優(yōu)勢。
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永才:
在參展的時候俄羅斯總理對高寒動車組非常關注,他也說到俄羅斯地處寒冷地帶,這個(高寒)動車組確實非常好,不受天氣影響。
就在這一次論壇上,孫永才還向梅德韋杰夫贈送了中國北車CRH380B高寒高速動車組模型。
孫永才:
我送給大模型的時候他非常的高興,他馬上說了一下,這個正好符合我們俄羅斯的環(huán)境要求。這個模型他拿起來以后說這個模型我收下。
中俄未來的合作發(fā)展,必然繞不開鐵路。目前,俄羅斯計劃優(yōu)先修建全長803公里的莫斯科-喀山段,眼下動工在即,下一步將進行高鐵招標。這無疑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企業(yè),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從目前我們掌握的情況來講,應該是參與(競標)的,300公里以上的高寒動車組是北車唯一一家生產的,哈大線上已經用了兩個冬季,得到了充分的驗證,我們中國北車也和俄羅斯高鐵部門進行了技術交流,圍繞俄方相關的一些環(huán)境、線路,以及它的運用情況,我們也會再組織進行調研。
目前,我國國內供應高寒高鐵車輛的企業(yè)僅有中國北車一家,他們的高寒動車究竟能不能順利地出口到俄羅斯,對于中國高鐵,有著極為重要的指標意義。
俄羅斯對高鐵發(fā)展的需求,我想通過這次參展也能夠起到一些促進作用,同時對高鐵比較或者對他們國家的需求,也能起到一些推動作用。
好,我們來看一張老照片,這張老照片的拍攝記錄下來的內容是在1954年的1月28日,當日是北京到莫斯科的直達客車首次通車,這是一個通車儀式。照片中手拿剪刀正在剪彩的是當時中國鐵道部的部長滕代遠,他旁邊那位是當時蘇聯的駐華大使尤金,到今天為止仍然是有兩趟列車往返與中國的北京和莫斯科,一個是K3,每星期三是北京站發(fā)車,6天后到達莫斯科,另外一輛叫K19,星期六北京發(fā)車,大約7天以后到達莫斯科。那么未來幾年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可能把這個K3、K19變成G3、G19,這都是大家期冀的,那么這一次中俄有一個高鐵合作備忘錄的簽署,這個簽署到底能帶來什么?接下去我們就連線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鐵路隧道專家,王夢恕。王院士,您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夢恕:
您好。
您看這次中俄之間簽署叫做備忘錄,高鐵的備忘錄,這個備忘錄的進入能給兩國之間的高鐵合作帶來什么?
王夢恕:
這個備忘錄非常好,他對我們跟俄羅斯,俄羅斯原來叫蘇聯,帶來很好的交往,一是現在必要性非常大,這個以前來講連接那時候規(guī)矩不一樣,到滿洲里還要換軌,所以時間6天到7天,現在假如說我們到莫斯科站,比方說要快速的D字頭過去,準備全部新線,老線留著不動,老線就作為貨運,新線作為客運。
王院士,人們都非常關心,就是以前剛才我說了,這兩趟K打頭的列車要用6天、7天,也就是一周的時候,如果北京莫斯科之間是高鐵連接的話用多長什么?
那就現在這段線路可能按350公里設計,要重新選線,而且這個線路的方向要拉直,這樣估計也就是兩天,最多兩天。
最多兩天就能到。
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