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包容性改革”提出緣起
我是沿著兩條線來研究的。一條理論線,一條現實線。
從理論來源來說,有三方面的來源,即中哲、馬哲、西哲。
第一個來源,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知常容”的治國大智慧。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大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六章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哲理,“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這里的“常”是什么?“常”是常規、規律。它告訴我們,掌握了客觀規律的人,“容量”才能宏大;“容乃公”——胸懷寬廣、容量大以后,才能夠“公”;只有做到“公”,才能受到老百姓的擁護,才能成為“王”。我覺得,這是中國治國的大智慧,年輕時讀《道德經》這一段,給我印象很深。
第二個來源是馬克思的“多元包容”思想。我讀了馬克思的著作,發現他有一種多元包容的思想,比較典型的是一篇政論文章,寫得很精彩,他說:“你們贊美大自然令人賞心悅目的千姿百態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并不要求玫瑰花散發出和紫羅蘭一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么卻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有一種存在形式呢?”馬克思反詰為什么,這句話問得很尖銳,應包容“千姿百態”。
第三個來源,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達倫·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魯賓遜(James Robinson)2012年出版的《國家衰落之謎》。他們講了兩個凡是,第一,凡是建立包容性制度的國家和地區,經濟都實現了長期的持續發展,人民生活也持續提高。第二,凡是采取汲取性制度(可理解為“排斥性制度”)的地方,要么長期陷入貧困落后狀態,要么增長無法持續而出現大起大落。這個思想對我也有影響。
從現實考慮來看,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中國(內地)改革的現實,我認為,在改革的包容性思想方面、包容性制度方面和包容性運作方面,都遇到難題,而且難度不小。
第二個方面,兩岸關系的現實。世界上沒有一個強國是處在分裂狀態的;一個分裂的民族,不可能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偉大復興。
第三個方面,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這是一個新的命題,其中包含著新的思維,可惜沒有引起人們的充分注意。
“包容性改革”的三大要義和制度安排
第一要義:包容性思想——海納百川、包容互鑒。它針對的是心胸狹窄、唯我獨尊。
第二要義:包容性制度——公正市場、社會共生。它針對的是非包容性的或稱排斥性的體制。
第三要義:包容性運作——超越極端,雙線均衡。針對的是絕對極端,劍走偏鋒。
三大要義中核心的東西是建立包容性制度,而且我主張“五環式改革”應“環環瞄準包容性制度”。具體來說:經濟改革,尋求建立公正的深度市場化經濟體制;社會改革,尋求建立多元階層社會共生的社會體制;政治改革,尋求建立具有最大政治公約數的政治體制;文化改革,尋求建立多元文明交融的文化體制;生態體制改革,尋求建立以天地人產權為基礎的環資制度。這樣做,是想把包容性制度貫穿于“五環式改革”中,而且爭取貫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