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新形勢下青海的使命與機遇
——訪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郝鵬
本報赴青海采訪組
郝鵬,在甘肅農村當過知青,技術員出身,在西藏工作過10年;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央候補委員,青海省委副書記,青海省省長,青海省政府黨組書記。
在清醒認識省情的基礎上,青海確立了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區和國家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的戰略任務
青海真正能為全國發展作出的最大貢獻,就是保護和建設好這里獨特的生態環境,這也是青海在全國能夠立得住、打得響的區域品牌
新型綠色考評機制已初步建立,青海取消了三江源地區GDP考核,不再提工業化口號
青海先行先試,初步建立了草畜平衡補償、農牧民技能培訓及轉移就業補償、牧民基本生活燃料費補助等11項內容的生態補償機制
格爾木、西寧、蘭州連成一線后,將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而格爾木作為新的增長極,大有可為
新一輪發展契機中的青海方位
記者:李克強總理最近指出,我國經濟發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在新形勢下,青海經濟發展面臨哪些新機遇、新任務?
郝鵬:李克強總理的重要講話精神,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西部地區發展的關懷和重視,極大地鼓舞了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的信心。
當前,青海發展正面臨諸多寶貴的歷史機遇。國家更加重視西部地區發展,明確提出對西部地區實行差別化經濟政策,在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家明確項目布局更多地向西部傾斜;在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方面,國家在經濟結構調整中高度重視產業合理布局。我們將依托特色優勢資源,積極推動與東部產業對接,加快建設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有色金屬和生物資源精深加工等循環產業鏈,進一步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形成產業延伸、升級、配套和循環發展新格局;在新型城鎮化方面,我們將把推進城鎮化、建設生態文明與扶貧異地搬遷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符合青海實際的多元多樣實現形式;在科技和人才方面,我們將用好國家支持西部地區的相關政策,完善激勵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改革開放方面,我們將加快推進行政、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領域改革,激發體制機制活力,同步推進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向東開放和向西開放,全面提升開放廣度和層次。
記者:青海提出要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區和國家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請您具體談談這一戰略部署的考慮。
郝鵬:青海是西部地區,又是民族地區、高海拔地區、貧困地區,集中反映著西部地區的綜合性特征。在清醒認識青海省情、充分把握特征優勢的基礎上,我們作出了如下安排:
生態文明先行區:青海有中華水塔的美譽,孕育著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青藏高原對東亞地區的氣候調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保護好生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
循環經濟先行區:青海屬于人口小省,但卻是資源大省。鹽湖、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很豐富。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要把這些資源開發利用好,從開發初級產品向綜合利用轉變,不斷延展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民族團結先進區:青海是多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人口270多萬,占總人口的47%,民族自治區域占全省土地面積的98%。青海是除了西藏以外最大的藏區,有6個藏族自治州,約有140萬藏族同胞。把青海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搞好,有利于穩藏固疆。
記者:采訪中,不少人向我們感慨,青海基礎建設底子薄。您覺得要搶抓新一輪發展契機,青海最緊迫的是要補齊哪些短板?
郝鵬:青海在基礎設施方面還很薄弱,欠賬不少。就拿交通來說,青海還沒有形成有效運輸體系和交通網格,7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依靠青藏鐵路一條線。下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大工作重點。
除了交通建設之外,我們十分重視能源建設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建設。這既是青海的比較優勢,也是轉型升級的需要。青海水電資源豐富,全省可供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為2000萬千瓦,目前實現裝機容量1100萬千瓦,潛力還很大。太陽能光伏產業更是青海的特色。目前,全省已有70多家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占全國大型集中并網光伏電站的49.5%,加上今年實施的并網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年內將突破300萬千瓦,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帶動形成了從光伏材料、電池組件到光伏電站的完整產業鏈。下一步,我們將加強規劃引導,完善空間布局,嚴格行業準入,強化科技支撐,同步推進電網建設,提高輸送通道能力,努力到2020年突破千萬級規模,并統籌建設分布式光伏和光熱發電項目,推動上下游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努力把青海打造成國家重要的光伏產業基地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