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建立糧食生產區域利益補償機制
針對一些產糧大縣面臨的財政困難狀況,調研中,專家們建議,今后要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的總體規模,幫助產糧大縣縮小與經濟發達縣份的財力差距;同時取消超大產糧縣獎勵資金封頂限制,實行獎勵與產量和貢獻掛鉤,進一步調動產糧大縣發展糧食生產積極性。
郭瑞民認為:“國家應該按照全國縣級財政人均財力水平確定產糧大縣獎勵標準,逐步使產糧大縣人均財力達到全國縣級平均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認為,有必要在現有基礎上,建立一種多方位的、新型的、高標準的糧食生產區域利益補償機制。合理劃分中央政府與省級政府的職責與事權,發揮地方“重農、抓糧”的積極性。
國家層面應當提高中央對地方農業工作考核的權重。藍海濤建議,根據耕地的保有量、質量和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程度、農業科技信息、營銷等公共服務的提高,把中央轉移支付水平和這些因素掛鉤?!岸喔苫睢⒍嗟美?,可以從基礎要素做文章。從“官帽子、錢袋子”這兩個方面調動地方的積極性。
首先,建立糧食主產區的利益長久補償機制,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糧食產量越來越多,與糧食主銷區的經濟差距、居民公共服務水平差距卻越來越大,將導致中央糧食調控目標打“折扣”,影響糧食安全。吉林省榆樹市弓棚鎮黨委書記高洪洲認為,糧食產區每年拿出很多資金補貼農業,工業發達省份實質上通過糧食把我們的補貼拿走了,造成“窮縣”補貼“富縣”,所以應該建立一種長效的產區補貼機制,保護糧食生產資源。國家還要加大主產區轉移支付、補貼力度,讓抓糧的基層政府“不吃虧”。
同時,應順應價值規律,結合完善經營方式,建立種糧成本利潤率繼續提高和凈收入水平穩步提高的機制,千方百計提高糧食生產的綜合經濟效益。“國家的糧食三大品種小麥、稻谷、玉米,其中稻谷小麥有最低收購價,每年都是提前發布價格,對糧食生產具有指導意義;而玉米只有臨儲的價格,沒有最低收購價,且價格出臺具有滯后性,導致玉米生產起伏不定?!奔质〖Z食局局長韓福春說?!皬姆N植角度看,種植成本對農民來說只有加法沒有減法,希望國家能夠不斷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進一步落實農資動態補貼調整機制,真正實現穩定種糧農民收入的政策目標?!?/p>
其次,取消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生產讓地方政府配套政策,避免配套資金“越肥越添膘”。因為農民種糧效益低,政府無利可圖,發展糧食生產再讓地方政府配套等于雪上加霜,取消配套政策,有利于地方政府抓糧。江蘇省東海縣農委副主任張效全說:“糧食大縣財政實力本來就差,還要配套資金,很多時候是拆東墻補西墻,加重了財政負擔?!?/p>
以吉林省為例,現行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中央40%,省級30%,縣里20%,農民10%,專家建議,取消主產區縣級農業保費補貼,降低農民保費比例為5%,取消和降低的保費由中央財政負擔。
第三,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讓主產區“看好地”、“種好糧”。糧食主產區大都是欠發達地區,財政非常困難,農業設施更差,因此,中央要加強對糧食主產區的財政投入,加大向主產區財政轉移支付,增加對主產區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額度,特別是要加強水利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的投入,不斷提高主產區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幫助基層政府解決經濟發展與種糧、財政拮據與抓糧的矛盾,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基層政府有能力重糧、穩糧?!笔冽堈f。(記者 齊海山宋振遠孫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