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貧困縣爭辦水泥廠 優勢資源遭浪費
記者在調查走訪中發現,盡管水泥市場已經處于供給遠遠大于需求的狀態,不少工廠已經處于半開半停狀態,根本無法完全釋放產能,但是,這似乎還不足以影響到人們新建水泥生產線的熱情和積極性,在一些貧困地區更是如此。
我們走進貴州新雙龍水泥有限公司時,企業還處于停產期。日產2500噸的水泥生產線上,只有一名檢修工人在搞焊接。雙龍的這條生產線是2007年當地的一位商人出資所建,當時政府給出的承諾是只允許建三家。2009年6月公司投產后,趕上遵義水泥供不應求,利潤可觀。
好景不長。隨著水泥行業的大企業相繼進入,水泥價格迅速拉低。雙龍陷入資金困局,被迫停產。“遵義市平均每50公里就有一家大型水泥廠,目前遵義地區大型水泥廠的實際產能均為50%至70%左右。二期日產2500噸的生產線,我們也拿到了批文,但不敢再建。”公司副總經理焦輝說。雙龍的產能為100萬噸,但負債高達7億多元,債權人多達861人,其中70%以上來自于民間借貸,資金鏈徹底斷裂,業主無力還債,只能申請破產清算。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遵義市雖然下轄4個國家級貧困縣,但在2008年以后產能快速增長,幾乎縣縣都有水泥廠。目前,遵義水泥產能共1400萬噸,加上今年即將建成投產的600萬噸產能,全市水泥產能將超過2000萬噸。按理說,這個產能規模已經足以覆蓋遵義全市。不過,遵義的國家級貧困縣正安縣和道真縣,雖然只有50萬噸不到的市場空間,但這兩個縣卻各自建有產能100萬噸的水泥廠。
一位業界人士告訴記者,當初兩個縣建水泥廠,關鍵還是看中了其帶來的GDP和稅收,并沒有做好市場調研。正因為如此,水泥廠投產后并不順利。2012年,其中一個水泥廠的產能只發揮了30%,另一個廠調試完生產線后,就再未啟用過。
“貴州有不少國家級貧困縣本身的市場空間不大,但每個縣都想把豐富的石灰石資源開發出來,于是就爭先上水泥生產線,試圖以此拉動GDP。”貴州省水泥協會秘書長陸石明說。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地方政府依托礦產資源優勢謀發展的初衷是好的。但大家一擁而上地搞水泥生產,反而造成了水泥產能不能充分發揮,帶來大量資產閑置,使資源和資本遭到了很大浪費。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貴州省人均產能達到2.58噸,大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但產能利用率僅為68%。
不過,產能過剩的狀況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新增產能的沖動仍十分強勁。隨著六盤水、貴定等一大批新增產能陸續投產,今年貴州省水泥總產能將達到1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