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技術效益難體現 做水泥不如養豬
2009年,以飼料、農產品加工起家的東方希望,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宣布進軍水泥行業,并在重慶市豐都縣建成了5條5000噸的水泥生產線,成為目前重慶市單體最大的工廠。
東方希望在豐都投建之時,重慶主城區下游聚集了多家國內水泥行業十強企業,水泥產能布局已經基本完成。當時,長壽有一條日產2500噸和一條日產5000噸的水泥生產線,涪陵有一條日產5000噸的水泥生產線,在豐都下游,有3條日產5000噸的水泥生產線和一條日產2500噸的水泥生產線。此外,沿江還有不少小型的粉磨站。
在水泥企業已經預感到產能過剩壓力的情況下,東方希望成了重慶水泥市場“攪局者”。有說法認為,東方希望在豐都上水泥生產線,是為了后期參與整合四川水泥市場。也有說法認為,東方希望的投建,主要由于當地政府在招商中給了不少優惠政策,期待東方希望創造稅收和就業機會。
作為后來者,東方希望的日子并不好過。東方希望重慶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湯禮介紹說,公司的管理層原來主要從事農業領域,進入水泥行業后,管理方法和理念都需要調整。從市場角度看,盡管東方希望試圖把水泥和熟料通過水路運往長江下游,以避開三峽庫區的產能過剩,但想盈利并不容易。
2012年,東方希望的產能釋放了60%,但市場仍主要集中在庫區,企業沒能盈利?!巴荣Y金要素投入,產出的利潤還不如養豬。”湯禮坦言,水泥是工業的脊梁,但在產量增長消費卻沒有成比例增長的情況下,做水泥的價值很難體現。
“在東方希望身上,我們更深刻感受到產能過剩帶來的沖擊。”中國水泥協會名譽會長雷前治曾這么評點說,產能釋放了60%,但企業還在虧損,印證了這個廠子本來就是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的產物。
據了解,東方希望曾動過轉手的念頭,中國建材等水泥業龍頭企業對東方希望的評價頗高,認為東方希望無論從技術創新還是管理創新的角度看,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不過,這些龍頭企業對于收購事項不置可否。雷前治點出了其中要害:“廠子雖然建得好,但市場又在哪里呢?沒有市場,技術效益又怎么可能得到體現?”
根據重慶市水泥協會提供的數據,2012年,重慶市水泥總產能達到7600萬噸,水泥產量5276萬噸,較上年同比增長4.41%,但全行業卻虧損1.05億元,企業虧損面占39.32%。
“這些年,西南地區的水泥行業技術改造進程在加快,技術進步比較明顯,但是,在產能過剩之下,技術進步的效益根本無法體現,不少企業考慮的是控制成本,哪里還敢在技術創新方面搞大投入?”一位水泥企業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