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3年1月12日-1月13日,首屆中國鄉村文明發展論壇在國家行政學院舉辦。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中國鄉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張孝德在論壇上發布了《拯救中國鄉村文明呼吁書》,希望引起社會各界對鄉村文明的關注和思考。
以下是《拯救中國鄉村文明呼吁書》全文:
綿延五千年之久的中國鄉村文明,處在何去何從的歷史十字路口。2012年中國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市化率達到了51.3%。這標志著當代中國從農耕經濟主導的鄉村社會向工業經濟主導的城市社會的轉型出現了歷史性拐點。對于這個歷史性掛點,一方面,對中國百年之久追趕西方現代化的期盼給予了極大鼓舞,因為我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另一方面,當我們展望未來城市化的圖景,面對快速消亡的鄉村文明,卻感到陣痛和擔憂。因為在中國鄉村快速消亡的背后,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傳承載體的消失,是中國五千年文明之根的動搖。在歷史的天枰已經開始向城市社會傾斜中,中國是否一定要走以鄉村文明消亡為代價的城市化之路,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關系到中國未來發展走向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問題。
一、警世:鄉村消亡危機的六個表現
1.文明形態上判處死刑:使鄉村失去希望
作為中國傳統文明載體的鄉村目前遇到的最致命的危機,是在被認為是世界發展必然趨勢的城市化浪潮中,失去了存在的時代理由。從文明形態上判處其死刑,使綿延五千年的鄉村文明陷入無力回天的困境中。不論是一些地區正在搞得大規模“拆村建區”的城市化,還是許多地方熱衷的 “拆村進城”農民被城市化;不論是主流學者所主張的五年內讓農民工終結的城市化,還是各地政府正在編制的、雄心勃勃地城市化率成倍增長的城市化目標,在所有這些理論和行動的背后,都不約而同地包含這樣一個似乎是毋庸置疑的邏輯:即農村作為中國五千年農耕文明的載體,無法承載以工業化為內容的中國現代化。中國要實現近代以來幾代人夢寐以求的現代化,必須走城市化之路。無論是被主流經濟學理論的論證,還是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現代化之路,似乎都準確無誤的回答了,走向城市化的過程必然是城市替代鄉村的兩元歸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傳統文明載體的鄉村走向終結也就成為歷史的必然。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時中國有360萬個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減少到270萬個,10年里有90萬個村子消失,平均每天有將近250個自然村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