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突圍寒冬
近兩年行業熱情正急速冷卻。這無疑在考驗投資者的耐心。
讓劉強東“憋不住”跳出來一決勝負的,是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的2012年電商寒冬。在經歷了2010年底的電商上市、2011年初產業資本參與收購、投資電商的熱潮后,近兩年行業熱情正急速冷卻。這無疑在考驗投資者的耐心。
所以,盡管在平時的競爭中“口水”不斷,但當有人制造出一個興奮點,蘇寧、國美、易訊、當當等其他家電商還是愿意趁勢加入。
“對各大電商而言,這種‘價格戰’無論是流量還是銷量,結果是共贏的。”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稱。
劉強東會選擇與蘇寧“單挑”也有其講究。“今年逢電商寒冬,資本態度大都比較冷漠。而京東此前流露出想在2013年上市的意向,那么,現在的估值情況就很緊要。”IT評論家賈敬華表示,“蘇寧作為傳統家電連鎖商又已經上市,與這樣一個重量級對手競爭,有利于京東自抬身價。”
今年4月,京東的股東之一曾透露公司估值達到100億元,劉強東隨后稱這與自己的理想估值仍有距離。另有消息稱,100億元后來又遭投行打折。
賈敬華分析,京東想提升估值就需要提升銷售額,做出增速來,于是劉強東在3C之外開辟新戰場。“這也是戰火燒到大家電的原因。”
戰后“一地雞毛”
無論是流量還是口碑,劉強東都沒占到便宜,反而陷入麻煩之中。
電商大戰進行到一周后,便低調“熄火”。
戰后,京東等電商的口碑未能提升,反而暴露了供應鏈的多處弱點,甚至危及誠信度。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發現商品缺貨、送貨遲緩、價格偷漲、型號不同無從比價等問題。
流量方面,京東雖有斬獲,但受益更大的是此前在網購方面知名度不如京東的“美蘇”。網易有道的數據顯示,價格戰首日蘇寧易購的流量漲幅達706%,國美達463%,而京東為132%。
同時,劉強東高調宣戰后,即遭到業內及媒體的集體揭底,整個過程中被冠以“忽悠”、“雷聲大雨點小”的頭銜。其信譽也大幅下滑。
現在,更大的麻煩來了。發改委調查初步認為,價格戰中有電商涉嫌虛構原價、欺詐消費者。(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