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不同行業的薪酬待遇有明顯差別。在畢業生就業的主要行業中,交通運輸業薪酬水平位居第一,月平均工資為3067元。IT業位列第二,為2588元。排名第三的是文化傳媒及體育事業,為2416元。電力行業位居第四,為2377元。金融業和制造業持平,均為2312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教育和醫療行業起薪較低,月平均工資不到2000元。
在強調應用性和技術性的行業中,工資水平較高,而在偏基礎理論的行業中,工資水平較低。雖然這種行業間的薪酬差異極大地受到市場導向,與我國的產業結構也有關系,但是這種薪酬結構必然會吸引學生蜂擁至高工資行業,容易造成部分行業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并且導致基礎學科領域的“邊緣化”和人才“空心化”。
不同類型的單位工資也存在差別。統計結果表明,收入最高的是外資企業,月平均工資達到2741元。國有企業月平均工資為2238元,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的工資略低,為每月2112元。民營企業和集體企業等其他類型企業的月平均工資都在2000元以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另外,僅有4%的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并且他們的月平均收入只有1700元。
問卷詢問了畢業生理想的就業單位類型,發現學生最理想的單位類型是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占到了總數的六成以上。而工資較高的外資企業卻并不受學生的追捧,這可能與公務員和國有企業職工的良好保障和福利有關。雖然僅有4%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但在求職意愿中有18%的畢業生愿意自主創業。另外,大學畢業生最不愿意去的是集體企業。
從實際情況來看,畢業生分布最多的卻是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分別占到了37%和36%。政府部門主要實行公務員錄取限制,因而占比大大下降。進入外資企業的畢業生比重為10%。
從就業部門的分布來看,國企、政府機關已成為畢業生眼中最理想的工作單位,國有部門穩定的工作和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對畢業生非常有吸引力。具有活力的民營企業卻不被學生看好,許多未能進入國有企業和黨政機關的學生才最終選擇去民營企業。在這種追求職業“穩定”的趨勢下,大學生往往就忽略了職業的“挑戰性”。然而大學生是最富創造力的群體,這樣的就業格局對整個社會企業家精神的培養是不利的。雖然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比例很低。一方面,大學畢業生要培養自主創業激情,另一方面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還有待落實。從調查樣本來看,想要創業的大學畢業生雖不在少數,但是實際創業的比例卻很低。自主創業過程中會面臨種種壁壘和艱辛,積極有力的政策扶持會大大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積極性。
三、大學期間積累的人力資本對工資有何影響?
研究發現:英語成績、社會交際能力對畢業生工資有正向作用,僅靠學分績難以獲得高薪,實習經歷對提高工資無益。
英語成績對大學生工資水平有重要影響。在調查樣本中,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排名前20%的畢業生月平均工資為2516元,高出其他畢業生18%,由此可見英語能力在就業市場上的重要性。
優秀的社會交際能力能夠在就業市場上帶來正回報。大學期間擔任過學生干部的畢業生月平均工資為2213元,高出其他畢業生約8%。這表明參加社團和學生活動不僅鍛煉了個人社會交際能力,而且這種社會交際能力對未來求職很有幫助。另外,身為黨員的大學畢業生比非黨員畢業生工資高出5%。
然而,“尖子生”工資不如一般學生。根據學生個人對自己大學學分績的評價,調查發現班級排名前20%的畢業生月平均工資為2027元,低于其他學生10%。大學期間從事兼職或實習對提高工資沒有幫助。數據顯示,大學期間從事過勤工儉學、校外兼職或實習的學生,工資反而較低。未參加實習的大學畢業生月平均工資為2315元,高出有過實習經歷的學生10%。這是因為大學生出去實習大多為了增加工作經歷,為簡歷增光添彩,而實際上實習生難以接觸核心業務,參與實習也僅僅從事一些簡單勞動,因此對提高勞動技能實際上沒有幫助,反而擠占了正常的學習時間。
高學分績并不意味著好的就業待遇,英語能力與社交能力強的學生更受企業的青睞。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培養學生如何獲得更高的成績,提供給學生各類實習機會。許多學生也一味追逐學分績,對實習趨之若鶩。但事實表明,學生的英語能力、社交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處理信息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重要,而這些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
雖然大學期間學生積極為就業積累人力資本,但是積累人力資本的途徑不同,會對大學畢業生工資產生不同影響。本報告的發現引起了我們對大學生素質培養機制的反思。何種類型的大學生會受到雇主的青睞,大學需要著重培養學生哪方面的素質,如何為學生能力的培養提供合適的平臺,以促進其在就業市場上有更好的表現,這些都對調整大學生培養機制,向社會輸送需要的人才有重要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