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經過規模快速增長的十年,中國紡織業“低成本、高成長”時代正在逝去,一些業內人士甚至感嘆紡織業的黃金期已經落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認為,“十二五”期間,紡織業面臨著日益加劇的勞動力和資源環境約束,繼續“拼成本、拼價格”的道路是走不通了。
“經歷了三十年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開始面臨劉易斯拐點的困擾,紡織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成本提高給紡織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東華大學教授顧慶良認為,過去依靠低勞動成本、高工作強度獲得競爭優勢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繼續,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不斷減弱,紡織服裝訂單加劇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1至8月,美國從孟加拉、越南、印尼累計進口棉制品量同比分別增加了3 .35%、0 .97%和2.45%,而從中國累計進口的棉制品數量同比縮減了16.61%。
隨著國內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國家對節能減排的要求將繼續提高,紡織行業必須將“低碳節能、綠色環保”擺放到更重要的位置。顧慶良認為,紡織企業面臨更大的“綠色”壓力。企業要參與全球紡織市場競爭,就要適應更高的國際環保和碳標識門檻,同時國內對紡織企業設立的環保標準也越來越高。因此,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紡織企業面臨的又一難題。
與此同時,歐美國家通過技術創新來搶占市場份額,中國紡織業面臨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兩頭夾擊”。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的分析稱,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利用其在技術上的優勢,逐漸把紡織業改造成為技術密集型產業,重新奪回在紡織品市場上的份額。在先進的專利技術和知名商標的支撐下,發達國家紡織業的對外輸出已經從產品輸出、資本輸出發展到品牌輸出的新階段,通過控制品牌來控制國際紡織服裝業的中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