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制定 “綜合評價體系” ,指標細化到43項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談佳隆 /上海報道
2009年上海人均GDP邁上1.1萬美元臺階。
然而,上海對此并不滿意。
去年,上海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4900.93億元,同比僅增長8.2%,未達到年初設定目標9%,這不僅低于上海浦東開發開放以來長期保持的雙位數增長,而且低于全國平均8.7%的增長水平。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委、市政府政府更是“謹慎”地把今年上海經濟增長目標定在8%以上。
以歷史經驗發現,各省、區、直轄市的GDP設定往往有這樣的現象,即在全國預設GDP指標上增加一個點。而上海選擇的是與去年的全國GDP指標保持一致,這又是出于哪一種考慮呢?
細化43項GDP指標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今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之所以設定較低的經濟增長目標就是要為上海順利實現經濟轉型提供條件。這是上海淡化‘唯GDP’要求的初衷。”
在今年上海地方“兩會”期間,淡化“唯GDP”尋找新的衡量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體系正在成為上海在發展過程中新的訴求。
據悉,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是編制該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的政府部門。《中國經濟周刊》從該部門獲知的文件顯示,上海已經制定了一個“綜合評價體系”,分別從“綜合效益”、“人民生活”、“創新能力”、“服務功能”、“人口資源環境”這五大板塊衡量上海發展水平,具體指標達到了43項。
記者手中獲得的這份除了人們熟悉的GDP、財政收入、CPI等為人們熟悉的指標之外,第三產業占比、非公經濟占比作為指標項也被列入“綜合效益”考察名單之中。
上海市一位廳局級官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今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訪問上海,明確提出了希望上海市委、市政府把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到民生。因此上海市發改委制定了相關指標體系來反映經濟效益向民生效益實際轉化的情況。”
這主要體現在“人民生活”這一體系中,該部分把“享受社會化養老服務人數占全市老年人口比重”、“社區門診占全市門診總量比重”、“公共交通日均客流量占居民出行總量比重”、“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等并不常見的指標作為上海在養老、醫療、公交、安全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