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新華網北京2月17日電(記者安蓓、侯雪靜)國家外匯管理局17日發布報告稱,我國大規模跨境資金凈流入與實體經濟活動基本相符。雖然存在螞蟻搬家式的“熱錢”違法違規流入,但尚未發現正規金融機構大規模集中流入的情況。
我國“熱錢”規模究竟有多大?我國跨境資金為何持續凈流入?如何有效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管?記者采訪了外匯局相關負責人及有關專家。
“熱錢”規模究竟有多大?
外匯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發布的《2010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估算,2010年我國“熱錢”凈流入355億美元,占外匯儲備增量的7.6%。
“熱錢”是跨境資金流動中的一部分,在理論上一般定義為國際短期投機套利資金,但實踐中難以準確掌握國際資本流動的真實動機和存續期限。
外匯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估算我國“熱錢”規模時,借鑒了國際上以外匯儲備增量減去貿易順差和直接投資凈流入的間接測算法,同時結合我國實際,在儲備增量和剔除項目上進行了調整。在交易形成的外匯儲備增量中扣除貿易順差、直接投資凈流入、海外投資收益和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籌資調回四項,所得差額基本反映了波動性可能較大的跨境資金流動或“熱錢”流動凈額。但他強調,“這個差額不都是純粹套利的、違法違規的或者不可解釋的跨境資金流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涉外經濟快速發展,對外經濟交往日益增多,跨境資金流動規模成倍擴大。報告認為,過去10年貿易順差、直接投資凈流入、海外投資收益和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等合法合規的涉外經濟活動基本可以解釋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
這位負責人說,我國在金融穩步開放進程中始終注意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控。由于我國存在資本項目管制,國際性“大炒家”以違法違規形式進入中國存在法律風險,同時我國金融產品較少,對擅長杠桿交易、套利交易的對沖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吸引力有限。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提高和對外開放擴大,“熱錢”流動對儲備積累和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小。根據估算,過去10年我國“熱錢”總體呈小幅凈流入態勢,年均流入近250億美元,占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9.0%。2010年“熱錢”凈流入規模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僅為0.6%。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