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五大目標、三大任務
“主體功能區規劃早在2006年就進入決策層的視野。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要求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權威人士透露,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了五大主要目標:空間開發格局清晰,空間結構得到優化,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
未來,全國陸地國土空間的開發強度控制在3.91%,城市空間控制在10.65萬平方公里以內,農村居民點占地面積減少到16萬平方公里以下,各類建設占用耕地新增面積控制在3萬平方公里以內。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5億畝,其中基本農田不低于15.6億畝。林地保有量增加到312萬平方公里,草原面積占陸地國土空間面積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
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生態退化面積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切實保護,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森林蓄積量達到150億立方米以上。草原植被覆蓋度明顯提高。主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左右。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明顯增強。
實現以上目標,在這位權威人士看來,要著力構建我國國土空間的“三大戰略格局”:
構建“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以國家優化開發和重點開發的城市化地區為主要支撐,以軸線上其他城市化地區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化戰略格局。推進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優化開發,形成3個特大城市群;推進哈長、江淮、海峽西岸、中原、長江中游、北部灣、成渝、關中-天水等地區的重點開發,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區域性的城市群。
構建“七區二十三帶”為主體的農業戰略格局。構建以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華南和甘肅新疆等農產品主產區為主體,以基本農田為基礎,以其他農業地區為重要組成的農業戰略格局;二十三帶則包括東北平原的優質水稻、專用玉米、大豆和畜產品產業帶;黃淮海平原的優質專用小麥、優質棉花、專用玉米、大豆和畜產品產業帶等。
構建“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構建以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和南方丘陵山地帶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為骨架,以其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重要支撐,以點狀分布的國家禁止開發區域為重要組成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