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效果
治標還需治本
此次北京市出臺的治堵新政,從“建、管、限”三個方面構建了交通擁堵整治體系,其中將治理重點放在了“建”、“管”兩方面,這一思路被業內人士所贊同,也被認為是治理城市交通擁堵的正確方向。但是,對“限”的舉措也有人提出了不少建議。
作為一個“80后”,朱德隆在看到治堵方案的第一時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我們已經買不起房了,即使現在買不起車,但至少擁有這個權利,但是現在的政策保障了已經購車的人的利益,卻限制我的購車權和使用權,搖不到號就要繼續等下去”。
“用經濟手段治擁堵,治得了‘窮人’治不了‘富人’。”一位網友評論增加停車費條款時說。
對此,學者陶短房表示,不論怎樣“治堵”,都要注重路權平等,應適當減少乃至取消部分特殊車輛的上路特權,特勤車輛在非公務狀態下,應與私家車一視同仁。同時,對“超標”、“越線”的部門和個人,應有量化、公開、可操作性的懲處原則。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市此次出臺的緩解交通擁堵的措施實乃無奈之舉。羅磊說,北京市政府花了很大精力改善交通設施,尤其這兩年發展了多條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線路,可是擁堵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變本加厲。
對出臺的這些政策,羅磊表示理解,但他坦承,“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輛不增加也會堵,因為現有的470萬輛車就夠受的了!”汽車獨立分析師賈新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他認為,北京由于沒有在5年前就大力發展軌道交通,錯過了治堵的最佳時機。賈新光認為,明年不會看到交通擁堵的根本改善。
還有觀點認為,在公共交通還不足夠發達的時候,貿然限制汽車的數量只是治標之策。例如上海曾試圖通過車牌拍賣控制車牌數,但許多當地人跑到杭州、蘇州、南通上牌,然后開著外地車在上海工作生活,路上的汽車數量并沒有顯著減少。
對此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長李少明在發布會上也表示,交通擁堵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這次政府出臺的綜合措施對于改善北京的交通狀況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難以在短期內明顯改善北京的交通擁堵狀況,只能放緩交通擁堵加劇的速度。也就是說,要真正治理交通擁堵還需從治本之策上多做文章。
市場
引發最后的“瘋狂”
一石激起千層浪。和對治堵新政的爭議一樣“沸騰”起來的還有北京的車市。最近一個多月,北京車市在限車傳言聲中持續著異常火熱的場面。而規定的正式出臺,也必然將車市推上“最后的瘋狂”。
12月23日中午11點鐘,距離北京市交通委發布治堵方案還有4個小時,《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素有車市“風向標”之稱的北辰亞運村交易市場。凜冽的寒風吹不走購車者的熱情,帶著現金來提車的人絡繹不絕。
“北京車市瘋了。”幾乎所有的銷售代表和購車者都這么說。
北京現代一位銷售代表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僅22日至23日中午,悅動這一款車就賣出去40臺。“這還不算多的,上個周末最火,整個北亞車市周末共賣出了18000臺車!”
“現在是白天賣車、晚上排號。”他說,“昨天傍晚開始排隊,排到今天早晨才排上。”“現在一個號已經炒到3000元了。”“很多人就是為了先占上一個車牌才買車的。”
北亞車市商務信息中心經理郭詠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北亞車市數據來看,11月銷售量相比10月份增長了一倍,最近兩周和前兩周相比增長了一倍。車市日常的出貨量是每天200臺左右,11月增長到300至400臺,最近幾天都在600臺以上,實際銷售是1000至1500臺。其中大約4成的購車者是非京籍的外地消費者。
因為需求異常旺盛,1.6T自動擋和一些熱銷車型都已經沒有現車。現在一臺高爾夫要加價21000,寶來加價8000至9000,速騰加價1萬以上,邁騰除了頂配其他都要加價上千元,捷達也要加價才能提車……
23日晚,很多車主都收到了4S店發來的短信“本店通宵等您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