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10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食品價格同比漲10.1%][PPI同比增長5.0% 環比上漲0.7%][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24.4%][人民幣貸款增加5877億元][統計局:國外農產品價格上漲推動國內價格上漲]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于2010年11月11日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分別從各自的角度,對中國“十二五”期間要做的各方面工作,做了展望。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
央行將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在發言中指出,在當前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后危機時期,貨幣政策已經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工具。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央行要增強政策的靈活性、針對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她強調,今后會密切關注物價的走勢,繼續靈活有效地運用這些傳統的工具。
后危機時期貨幣政策目標出現明顯偏移
胡曉煉指出,在當前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后危機時期,貨幣政策已經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工具。對于復蘇緩慢的發達經濟體來說,受財政赤字負擔約束,貨幣政策需要承擔進一步刺激經濟的任務。而對復蘇勢頭強勁的新興經濟體來說,它也需要利用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的壓力。
“而與經濟危機前相比,主要經濟體對工具的選擇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胡曉煉指出,“這一變化在發達國家尤為明顯,傳統價格性工具被數量性工具所替代,通過調整基準利率引導銀行利率進而資本市場利率已經轉變為直接進入資本市場購買債券,壓低利率水平,由使用納稅人資金注入經濟體變成了直接印鈔刺激經濟復蘇。”
胡曉煉還說,后危機時期的貨幣刺激目標也出現了明顯的偏移———在遭受巨大金融危機的沖擊之下,刺激復蘇、增加就業和恢復增長成為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盡管在經濟復蘇緩慢時期,通貨膨脹在短期內還不是威脅,但是較長期的低利率水平和大規模量化寬松的政策對長期通貨膨脹的影響則很難斷定。“這里有兩個顯而易見的結果———貨幣貶值和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這兩個結果對未來通貨膨脹的影響和如何傳導都值得關注。”胡曉煉說。
更重要的是,量化寬松的政策還可能產生除長期通脹外的其他結果。第一,人們對這種貨幣政策的信心以及對貨幣的信心會持續性的喪失,從而要隔離這一政策的溢出效應和遠離這一貨幣;第二,本來恢復全球持續穩健的增長需要通過調整結構和解決經濟發展中深層次的問題來實現。而這種政策環境很可能掩蓋了深層次的不平衡,并且使這種不平衡在這一刺激政策中得以持續,這對全球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健性有一定影響。
繼續靈活運用傳統政策考慮引入新的政策工具
“面對這樣的國際環境,中國的貨幣政策就應該做出相應的反應。”胡曉煉指出,要繼續堅持把處理好經濟穩定持續增長,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貨膨脹作為我國重要的貨幣政策任務。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能保持比較強勁的持續增長勢頭,需要增強政策的靈活性、針對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
“第一,要繼續靈活運用傳統的貨幣政策,增強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胡曉煉說,“中國央行已經今年第四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這一政策工具的使用表明了我們在管理流動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也表明了我們會持續地使流動性供給和銀行體系流動性能夠合理。今年除了四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之外,我們還提高了一次存貸款的利率。今后我們還將密切關注物價的走勢,要繼續靈活有效地運用這些傳統的工具。”
胡曉煉說,第二,面對新的復雜形勢,央行需要考慮引入新的政策工具,這就是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她指出,這一任務已經在中央關于“十二五”建議規劃中明確提出,在這一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中,有三個部分的內容值得深入去研究。
一是要對經濟周期進行管理,也就是通過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的使用更進一步有效熨平經濟周期波動,特別要及時有效地采用一些逆周期的政策措施。二是要對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部門或者領域采取宏觀審慎的管理措施。比如,今年以來,國家對房地產行業進行管理,同時提高了對政府融資平臺風險的關注。在這些領域里,宏觀審慎管理都可以發揮其積極的作用。三是在當前情況下積極地順應市場需求,進一步發揮人民幣在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作用,使得我們的企業能夠有效地規避國際主要儲備貨幣波動的風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