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這是建設中的甘肅天水中材水泥占地5024平方米的石灰石堆料場(2009年12月28日攝)。 新華社發(周文濤 攝)
今年以來,連接重慶、成都,帶動沿線10多個市縣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紛紛開工興建,即將到來的“同城”時代使川渝經濟加快交融,兩地企業開始共享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巨大商機。
“兩地合作舉辦的招商會、投資會,現在一年就有三四十次,比5年前增加了好幾倍。去年我們商會會員企業在四川的投資就達到近80億元。”長期奔走川渝之間的重慶四川商會會長張民對此深有感觸。
隨著土地、資源、能源日益緊張,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各省份已無法承受各搞一套所帶來的高消耗、高成本、高投入。通過發揮地區優勢,并在一定區域最大限度集中資源,各地正逐步走上區域共同進步、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模式。
正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小廣指出的,中國經濟正發生一個質的變化,城市化、工業化從小板塊向大板塊集聚,市場發展產生了統一的需要、產業發展產生了規模集聚的需要、資源組合產生了配置效益的需要。
區域間經濟增速日趨接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也更加均等化。
國慶節前,內蒙古準格爾旗十二連城鄉興勝店村村民郭亮兵喜遷新居:“過去我們幾代人住的都是土房子,現在政府為我們蓋的新磚瓦房夠幾代人住了。”
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全面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城鄉低保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孤兒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擴大城鎮廉租住房保障范圍。
“我們的目標是使這六項指標達到甚至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表示,今后,內蒙古將不再追求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全國第一,而是努力使經濟增長真正建立在結構優化、效益增加、老百姓得實惠的基礎上。
“十一五”以來,中央更加重視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扶貧開發資金進一步向老少邊窮和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傾斜。中西部各地也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保護、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的投入力度。
“從長遠戰略角度看,這必將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陳秀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