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jīng)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zāi)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求解“堵”城困局(一)
主編:莊嚴(yán)
編導(dǎo):張子賢 李文佳阿木力斯
攝像:劉勛、貢存、樊建恩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給了我們一段難得的休息時間。然而,對不少開車外出的司機來說,這個假期卻過的有些提心吊膽,因為節(jié)前各大城市出現(xiàn)嚴(yán)重交通擁堵,堵得人們心煩意亂。是什么原因讓一條條城市道路變成了停車場?大堵車折射出了城市發(fā)展中的哪些問題?從10月7號開始,《經(jīng)濟半小時》欄目將對北京、廣州、上海三大城市的交通狀況做一個實地調(diào)查,我們先來看看北京的情況。
住在北京通州區(qū)的馬桂梅是中關(guān)村一家科技公司的員工,每天他都要很早起床趕車。
馬桂梅:平時都是坐公交車,今天可能是只能坐地鐵了,因為下雨的話,北京可能更是狂堵。
記者:那我們看一下時間,現(xiàn)在是6點30分,我們跟著馬桂梅,一塊來體驗一下她的上班之旅。
馬桂梅:長征開始了。
馬桂梅從通州疃里的家去中關(guān)村的單位,先要坐一段公交車到通州北苑地鐵站,馬桂梅告訴記者,因為是始發(fā)站,平時等車的人比較多,有時候,連續(xù)幾輛車她都很難擠上去。記者陪同馬桂梅擠車,上車。
記者:平時擠的厲害嗎
馬桂梅:擠的挺厲害的
記者:還能有個座位。
馬桂梅:對,因為起始站。
記者:擠得慢了就沒有座位。
馬桂梅:擠得慢是沒有座的,要是能早點上來就有座位。
記者:這一段路大概要多長時間?
馬桂梅:大概可能半個小時吧。
記者:半個小時左右?
馬桂梅:對。
因為車多,公交車走的很慢,售票員已經(jīng)習(xí)慣了這樣的速度。
記者:平時堵嗎?路上。
售票員:平時還行,平時反正路上車也多,以前沒那么多車。
馬桂梅告訴記者,像這趟平均時速能達(dá)到15公里的公交車,在上下班時間的北京并不是最慢的,自己從家到公司全程也就40多公里,坐公交車至少需要3個小時。
記者:你從家到單位要多長時間?
馬桂梅:三個小時。
記者:這一路三個小時,單程。
馬桂梅:單程。
記者:那每天要有6個小時的時間泡在路上。
公交車到站后,馬桂梅用了十分鐘的時間,從公交車站走到地鐵站的門口。
隨后,記者和馬桂梅一起加入了長長的進站隊伍中。
記者:我們從進口一直排隊到這兒進站是用了10分鐘的時間。
馬桂梅:平常都是15分鐘。
記者:能上得去嗎?
馬桂梅:不知道,盡量吧。
記者:咱們現(xiàn)在是要換乘幾號線?
馬桂梅:換乘1號線。
記者:到對面的站臺上。
馬桂梅:對對對,就隔著一塊板。
記者:那個板打開我們就可以走過去。
馬桂梅:但是他一定要這么設(shè)計。
馬桂梅:就是為了分流。
記者:為了分流。
記者:有沒有可能會有個座位?
馬桂梅:不可能,不可能,不把自己的包擠丟了,就算好的。
記者:這是剛剛走的一輛,我們再等下一輛。
馬桂梅:下一輛可能也上不去,可能要等好幾輛。
記者:進不去了這一站。
馬桂梅:對。
記者:等下一趟吧。
記者:平時都是這樣嗎?
馬桂梅:天天如此。
記者:很鍛煉身體。
馬桂梅:對,所以很多人說原先開車開個大肚子,然后擠了擠地鐵變瘦了。
馬桂梅告訴記者,像四惠東這樣的換乘,全程需要經(jīng)歷三次,大多時候,光花在換乘和排隊上的時間要超過1個小時。
馬桂梅:等會兒到國貿(mào),去換那個十號線。
記者:十號線,然后再換幾號線?
馬桂梅:然后再換13號線。
經(jīng)過三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馬桂梅到達(dá)單位時,已經(jīng)是上午的9點35分。
記者:公司遲到會處罰嗎?
馬桂梅:一個月允許四次遲到。
記者:允許四次遲到。
馬桂梅:超過了就要罰錢了。由于這個堵車,弄得我們在路上耗費了很多時間,每個人還很疲憊,到了公司得要調(diào)整很長時間,才能進入工作狀態(tài),然后公司這邊也受損失,我們自己也受損失,所以到最后這不是雙贏,而是雙輸?shù)木置妗?/p>
為了不耽誤工作,馬桂梅干脆買了個充氣床墊,每天住到了辦公室。
馬桂梅:我天天晚上吹。
記者:要吹多長時間?
馬桂梅:要吹5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