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國英研究員表示,農產品自身因素導致的價格變化對總供需平衡的影響,要小于總供需平衡變化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F代農業的成本因素已經高度市場化。以小麥生產為例,正常年景下原料投入、打工的機會成本以及隱性地租成本,會占到產品銷售額的90%左右。如果投入因素分散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它們的價格普遍上升,必然是國民經濟的總供需平衡發生了變化,其后果必然導致農產品價格上升。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王秀清、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辛賢表示,在過去的20年間,我國農業減產對CPI上漲幅度的影響在大幅下降,1987—2007年期間,相同的農業減產幅度對CPI上漲的影響下降了近一半。根據國家投入產出表的數據,非農投入占農業生產中間投入的50%,占食品制造業中間投入的25%。2003年我國農業減產引發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僅為6.6%,而實際上漲13%,也就是說其余50%的農產品價格漲幅是農業以外的因素導致的。
農業部農研中心主任宋洪遠表示,農產品價格上漲帶動CPI上漲僅僅是一種現象,并不表示農產品價格上漲是通貨膨脹的原因。2008年實施4萬億元投資計劃,2009年信貸投放量高達9.6萬億元,同比增加95.9%,今年上半年信貸投放量增加4.6萬億元。我國廣義貨幣總量達到67.4萬億元,同比增加了18.5%,遠高于我國真實經濟的增長速度。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導致物價水平的上漲,推動CPI走高。
農產品價格適度上漲有利于保供給促增收
面對農產品價格上漲,不同的角度,感受不同。站在統籌城鄉發展的角度,就容易找到一個平衡點。
目前,最大的收入分配失衡,是城鄉差距。2009年,我國基尼系數接近0.5的國際警戒線,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32擴大為3.33。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發揮初次分配的基礎作用。
從這個角度看,當前農產品價格合理上漲,雖然引起CPI指數走高,但有利于保持農業穩定發展、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發揮市場價格在調節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要求。特別是在當前自然災害頻發、主要農產品供求處于緊平衡的形勢下,允許農產品價格適度上漲,有利于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也是自去年底以來國家繼續提高小麥、水稻等主要產品最低收購價的重要原因。
農產品價格適度上漲,是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差距的客觀要求。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專家表示,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遠低于CPI與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梢哉f,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壓力主要被廣大農民承擔。我國糧食消費需求旺盛且增幅較快,但相比之下,以糧食為中心的農副產品價格卻偏低。糧食及農副產品價格適度上漲,可以最直接的方式縮小工農產品剪刀差,達到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