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資料照片
新能源汽車未來逐漸替代傳統汽油車已成為各國發展汽車產業的共識,作為核心部件的動力電池則更被企業和投資者看好。然而目前,我國動力電池的核心部件仍依賴大量進口,核心技術研發面臨落后于發達國家的尷尬。
專家就此建議,必須打破企業間的研發界限,以大型企業為依托,組建科研攻堅隊伍,努力研發核心技術。
動力電池核心部件仍依賴大量進口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核心部件80%以上要靠進口。”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日前表示。
張小虞介紹說,當前電動汽車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體,而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包括電池、電機和電控三部分,其中電池是最為核心的部件。在這些方面我國都處于研發中,還沒有到產業化的階段。很遺憾的是,當前我國動力電池的核心部件正極和電池隔膜80%以上都需要進口。
對于80%這個數據,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不認可。東風汽車新能源辦公室主任吳澤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80%的數字有所夸張,根據我的了解,大約在30%左右。我們國家目前在電動車領域的理論研究水平已經達到或者處于領先水平,但是硬件設施跟不上。設計出相同的零部件,我們無法生產,只能依靠進口,這是很難一下子解決的。”
“實際上,國內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的進口量沒有達到80%,而電池隔膜的進口量則超過了80%。”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不光是電機、電池所需部分部件、材料需進口,同時控制器基礎硬件、芯片、高速C A N網關和信號處理放大部件等也依賴進口;電動附件還沒有成熟的產品,并且成本高,同樣依賴進口。
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我國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究,特別是幾個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我們的科研人員有時候有自欺欺人的心理,覺得我們的新能源汽車不比別人差,甚至還好一點。但是沒有看到,我們的關鍵核心技術是人家的。
實現動力電池技術突破迫在眉睫
動力電池核心零部件的高進口率,給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敲響了警鐘。而在高進口率的背后,則是我國核心研發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不容忽視的差距。
在李勝茂看來,產生核心部件高進口率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國內整體工業制造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因為制造動力電池關鍵組件對相關設備的生產穩定性和生產精度提出了極高要求,而國內絕大部分企業的生產線都還不能做到全自動化高精度生產。目前國內企業在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和隔膜生產上的最大問題就是產品質量的同一性較差,批量生產能力與美國、日本等國的先進企業還存在較大差距。
目前,電動汽車從發展方向上分為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我國汽車行業呈現出三領域并駕齊驅的態勢。混合動力汽車是目前最佳的過渡產品,但純動力電池汽車是未來發展方向,其核心技術在電池技術上的突破。業內人士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未來汽車廠商之間的競爭,主要是動力電池性能的競爭。誰掌握了動力電池的領先技術并將其產業化,誰就會在未來汽車市場占得先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三屆二次會員大會上透露,我國已基本掌握了純電動汽車整車動力系統的匹配與集成設計、整車控制技術,樣車的動力性和能耗水平與國外相當。但是,根據中汽協大量調研得到的結論,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全面”的差距。
董揚指出,我國在包括電池、電機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的基礎材料、基礎元件的研發水平上,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樣存在較大差距。比如:我國有豐富的稀土材料資源,但永磁材料卻要進口;新能源汽車對電機效率的要求非常高,但高效電機用的超薄硅鋼片我們還不能生產;我國有豐富的鋰資源,但生產電池必需的高水平磷酸鐵鋁粉末卻要進口,致使這幾年該產品的進口價格大漲。這還僅是我們在新能源汽車基礎研發水平方面諸多差距的一部分。
李勝茂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在發展電動汽車方面也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我國的鋰資源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二位,而鋰資源是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必不可少的礦產資源。
“目前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最大的瓶頸在于電池制造成本過高,不能將先進的技術轉化為商業產品,這就極大影響了該產業的良性發展。”李勝茂說,隨著國內鋰電池產業的發展,上游鋰礦產品的開采與提純技術亟待提高。另外,國外相關企業紛紛進入國內市場,并且有的還與國內整車企業結成戰略聯盟,這給國內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競爭壓力。
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競爭的核心是技術,而動力電池是技術門檻最高、也是利潤最集中的部分,因此,目前最迫切的是實現動力電池技術的突破。
亟須建立全國性動力電池產業聯盟
中國工程學會電動車分會主任陳全世強調,要通過示范運營,不斷擴大規模,通過規模化的應用促進動力電池技術進一步提升、降低電池成本、完善相關技術標準。
陳全世認為,現在,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大多獨自研發,經費有限,企業之間缺乏交流合作,技術很難深入推進。另外,大批動力電池投資項目在全國各地大量啟動,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重復建設潮,業內亟須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動力電池產業聯盟,完善投資方向和渠道,通過推進共性技術發展推動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化早日步入正軌。
汽車分析人士賈新光也同時表示,國內開發動力電池項目的企業之間缺乏合作,并且存在重復建設。應盡快完善整個行業的投資方向,共同合理推進關鍵技術攻關,才能推動動力電池整個行業的發展。(記者孫韶華 實習生 桂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