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按照國土部“7月督察、8月約談、9月問責”的時間表,一場針對土地違法違規的問責風暴似乎正在醞釀。但當下的進展表明,公眾的翹首期待可能將大打折扣。之所以作如此判斷,其理由至少有三。
其一,是國土部部長徐紹史一度坦言“壓力極大”。壓力來自何處?徐部長語焉不詳,我們無從揣測,然而其中透露出的信心不足卻是顯而易見的。
其二,此次是國土部首次依據15號令對地方政府相關負責人進行土地問責,其“撒手锏”是“既處理事,又處理人”——凡是地方違法違規土地面積達到當年新增建設用地面積15%以上的,其行政首長就要被問責,哪怕已經調離。但不久前國土部有關負責人透露,約占六成以上的閑置土地是因毛地出讓拆遷難、調整規劃等客觀原因造成的。公眾有理由懷疑,也許還會有更多的“客觀原因”使得15%這一指標近乎虛設,更遑論地方政府為了“不突破”15%的紅線而進行的種種博弈。
其三,國務院要求各地在6月底之前上報房地產企業違法違規經營的檢查處理結果,現在已經進入9月,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違規開發商的詳細名單,更沒看到通報哪些開發商被取消了經營資格,這顯然不符合“新國十條”中有關“加大曝光和處罰”的要求,也足見此次問責起碼至今為止很欠速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