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2010年貿易和發展報告》摘要
論壇現場。 記者 羅斌 攝
昨天,《2010年貿易和發展報告》在重慶舉行的世界出口發展論壇上首次向全球發布,內容涉及全球化與各行業之間的關系,擴大內需、20國集團、通縮風險,以及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創業、就業挑戰,和國內需求增長對創業、就業的作用等。
現擷取其中重要和精彩內容,以饗讀者。
發展中國家引領全球經濟復蘇
世界經濟向好的步伐尚不穩健,美國需解決800萬人的失業問題,歐洲則被債務危機拖住了腿,只有發展中國家正引領全球經濟復蘇。
2009年,全球GDP收縮2%,各國金融危機后復蘇情況各不相同。據此,《報告》謹慎估計今年全球GDP增幅可能為3.5%。但以歐盟為代表的經濟體如果繼續依靠存貨周期和非常規財政刺激政策等臨時性政策,且無法很好地監管金融系統,確保收入平等,那么在2011年,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可能再次下滑。
不過,金融市場的動蕩對低收入國家并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為它們大都被排除在國際金融市場之外;新興市場經濟體,也幾乎不會受到什么影響,這些經濟體國家于危機的前幾年避免了高額對外赤字,積累了相當多的外匯儲備。此外,這些經濟體國家還在危機期間有效地遏制了失業率上升,讓國內需求迅速恢復。以上情況,促成了這些經濟體國家在2010年產出的增長。
比如,中國一度受發達經濟體主要出口市場蕭條的嚴重打擊,但中國果斷地通過采取措施,刺激內需增長,使得本國GDP在2009年二季度開始加速回升。除了中國,東亞和東南亞的其他地區,以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情況也是如此。它們不僅引領各自區域經濟快速增長,還在全世界范圍引領著復蘇。 (記者 陳鈞 實習生 劉晏如)
復蘇時期 要警惕通縮通脹雙重風險
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看似截然不同,但在經濟復蘇時期,卻是可能同時出現的兩把利刃。
《報告》認為,沒有理由認為中國的家庭消費,能在近期內取代美國的家庭消費,成為全球增長的主要動力。因為中國的家庭消費只占美國家庭消費的1/8。如此,美國和中國的情況疊加在一起,會對世界經濟產生通貨緊縮的凈效應。也就是說,中國作出的調整對消除大規模的全球失衡來說是不夠的。
促進全球重新平衡的另一個因素應來自其他國家。比如,日本的內需增長必須大幅度增強,但由于工資的削減,通貨緊縮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又如,德國有很大的余地在增加工資的基礎上來提高家庭消費,這也會對歐洲其他國家產生擴張效應。之所以認為這種擴張能對全球的重新平衡作出重要貢獻,是因為歐洲消費品進口的數量和構成與美國較為相似。但歐盟各國政府對執行財政整頓方案非常熱切,加之削減工資現象普遍,所以歐盟集團也不能對全球重新平衡和刺激全球產出和就業增長作出大的貢獻。
此時,如果還有部分國家以出口型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導向,是非常不明智的。
值得注意的是,復蘇時期,各種刺激性政策可能會帶來通貨膨脹。由于將貨幣政策的重點轉向增長和創造就業,中央銀行謀求保持物價穩定的能力將會減弱,因此需要一個額外的工具來控制通貨膨脹。
收入政策可為此提供工具,這種政策有助于創造更大的國內需求,同樣可防止勞動力成本增速高于生產率,從而有助于控制通貨膨脹。
就如何操作收入政策,《報告》認為:如果收入政策能夠使工資收入、生產率增長和目標通脹率相對應,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就可能得到控制。防止實際生產成本增加和需求增長超過供給潛力,也可使通貨膨脹保持低位運行。如此一來,各國央行就不必以高利率對付通貨膨脹,實行增長導向型貨幣政策的空間也會變得更大。
(記者 陳鈞 實習生 劉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