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從17萬畝到1萬畝
菜農的標簽被撕掉了,擁有當地戶口的村民盤算著另一種生活渠道:有的打點行李準備回家,有的到城區內尋找機會。
這其中,就包括來自河北張北的王森和他年邁的父母。由于不讓種菜,沒有了生活來源,他們在北京五環外租的房子無力續簽。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陳殿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經主要為北京市民供菜的石景山、朝陽、豐臺等地,現在基本上沒有菜地。這些區域原先的菜地面積能保證在17萬畝以上,現在已縮減至不到1萬畝。
陳殿奎表示,由于這些區域的菜地數量微乎其微,已經不在相關統計之列,“主要是量太小,現在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一定程度上擠占了菜地。”
以石景山為例,自2002年開始試點戶籍制度改革以來,石景山區有1.5萬名農民一次性變更為城鎮居民。據報道,石景山在規劃期內不再保留耕地,預計有千余公頃農用地將被轉為建設用地。根據最新出臺的《石景山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至2020年〕》,到2020年,石景山區將新增1588.38公頃建設用地。
北京菜地年減30%
陳殿奎無奈地說,隨著第二、三產業不斷發展,菜田面積也不斷萎縮。如果本地蔬菜極度缺失,單靠外地供應,保證市民用菜會有些困難。加之近年來北京人口急劇膨脹,需求量很大,很容易造成供應短缺。
記者在北京市土壤資源管理信息網上查詢得知,自1979年至2005年,北京耕地面積直線下滑,人均耕地面積也由1979年的0.05公頃,下降為2005年的不足0.02公頃,降幅為67.8%。在耕地資源中,菜地所占比例甚小。幾年前的數據表明,在耕地總面積中,68%為水澆地,19%為旱地,5%為灌溉水田,菜地僅占8%。
中國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國祥稱,北京市的菜地面積以每年30%的速度在遞減。本地蔬菜供應缺失,而近來山東、河北等地因氣候原因減產,很難及時供應進來。
陳殿奎介紹,現在北京市的菜田面積大幅減少,分布較多的還屬大興地區,其后是順義區,其他地方鮮見菜地。
與菜價上漲的關系
對于持續上漲的菜價,搞了大半輩子農業研究、曾為北京市政府蔬菜顧問的陳殿奎也表示看不大明白,“菜價上漲這么厲害,我們都覺得很怪。”
陳殿奎說,按往年情況,這個時候的馬鈴薯每斤在1元左右,而現在漲至1.8元;西紅柿和黃瓜的價格往常不超過1.5元,現在每斤超過了2元。
陳殿奎表示,一般而言,北京的蔬菜價格漲幅不超過10%。
針對如今節節上漲的菜價,王森認為,這和城市擴張不無關系。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村產業經濟室主任張元紅表示,菜價上漲,有菜田不斷減少的因素,但它不是直接原因。菜地減少有一個過程,不能說菜價一上漲就是菜地一下子減少的緣故。(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李澤民)